乡村振兴战略:未来农业、农村、农民是这样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多位权威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对于农村整体布局、基建重点、民生欠账等诸多核心问题都作出详细部署,更有操作性。 -1- 乡村 继续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规划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多位权威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对于农村整体布局、基建重点、民生欠账等诸多核心问题都作出详细部署,更有操作性。 -1- 乡村 继续阅读
“乡村振兴战略”大家已耳熟能详,但您真的知道这六个字意味着什么吗?身处不同空间,城乡究竟能否融合?土地承包期为什么只延长30年?如何让农民增收、保粮食安全?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走进央视财经频道《中国经济大讲堂》,逐一分析解答。 问题一:土地承包期,为什么再延长30年? 陈锡文:第一轮延长15年,第二轮延长30年,第三轮怎么还是30年 继续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天大家的生活水平已经上了一个大台阶,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程度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产也不再那么落后,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人们有了更多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是,从现实来看,过去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很好地惠及到所有地区所有人的所有方面,这就是报告中说的中国发展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由于出身农村又长期研究农村的缘故,我个人觉得,要说中国 继续阅读
中国人屈冬玉当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总干事,这已经是6月份的事了。 不过美国《外交政策》曝光的一份猛料,让这个“旧闻”再次成为热点,也揭开了这次选举背后的“跌宕起伏”。 今年6月2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召开第41届大会,并举行总干事选举。候选人有三位,中国候选人屈冬玉,原中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格鲁吉亚候选人基尔瓦利泽,格鲁吉亚前农业部长;法国候选人凯瑟琳,法国前农业部长。 最后,屈冬玉在第一轮 继续阅读
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积淀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承载革命史迹与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的珍品,对传承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引导乡村红色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乡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对乡村振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乡村红色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01规划不合理,同质化严重 开发计划应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是,较为遗憾的是很多地方并没有统一 继续阅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精神,切实做好生态扶贫工作,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印发了《生态扶贫工作方案》,以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健全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资源保护衔接机制,加大生态旅游扶贫的指导和扶持力度,依法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沙漠公园、草原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完 继续阅读
▶ 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规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记录、确认和建立名录。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宣传和传播工作。 ▶ 产业发展司:拟订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指导、促进文化产业相关门类和旅游产业及新型业态发展。推动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指导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建设。 ▶ 资源开 继续阅读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十分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美丽乡村还有较大差距,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 一、宜居乡村建设的现实难题 1 农村生态治理的理念缺失 居民缺乏农村生态治理意识。长期以来,农村居民受 继续阅读
摘 要:新中国成立70年来,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无到有, 大致经历了萌芽、初步形成、试点改革、全面深化改革等阶段。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历程, 是政府责任不断完善的过程。政府在制度设计、财政支持、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努力, 使农村养老保障从最低限度的生存满足向高阶发展权的保障转变, 并逐渐形成从一元主导到多元并用的保障模式。新时代全面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面临着城乡差异较大、养老金替代率不足、法 继续阅读
摘 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了4个阶段: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集体经济的初步发展阶段(1949—1958),先通过互助组的分工协作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力,再通过把互助组提升为初级社和高级社,实现了农村社会主义改造,扩大了粮食生产,促进了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养老事业的发展;二是农村集体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阶段(1958—1983),农村高级社发展为人民公社,奠定了农村社会主义生产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