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沙镇共有24个行政村(居),水南村是较大的行政村之一,位于麻沙集镇,全村共有585户2914人。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更多的村民选择返回家乡,目前在家村民达到2500余人,而留住他们的,正是水南村不断发展的产业和日益改善的生活环境。
自从2018年水南村被列入省级三个圆梦试点村之一,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助力水南村发展。建强了一个党支部班子,带动了村民加入村庄建设的积极性,完成了从村庄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全面环境整治,到农业产业提升、科技特派员驻村指导、引进互联网电商平台、整合村民合作联社,再到引进新型农业产业、3A级景区提升、葡萄种质资源圃建设、打造建本特色小镇、全力推进招商引资…不到三年的时间,水南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积极谋划项目,快马加鞭地推进各个项目建设。水南村的项目多、任务重,给村两委带来了不少的压力,但是看到日益改善的村民生活和越来越好的村庄环境,他们又有了更多的干劲。
随着水南村农业、旅游业不断提升,村容村貌不断改善,越来越多外出务工的村民返乡创业。村民刘明锋从广州回到村里,办起了“光照岩”茶厂,在圆梦村干事会的指导之下,500亩茶园做起了立体式种植,目前已套种桂花树、油茶树等面积约380亩,年收入达到近200万元。村民刘恒亮带着一家5口利用自家小院办起了农家乐,土鸡土鸭、有机蔬菜等原材料都是自家种养,这农村里的美味吸引了不少外来游客品尝,刚刚起步年收益就达到近10万元。
在圆梦村干事会的带领下,村民们赴多地学习种植养殖技术,通过不断学习交流,农业技术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品牌知名度打出去了,农民腰包渐渐鼓起来了。这几年,很多村民都盖起了新房,开起了小车。生活水平提高了,思想素质也得到了提高。村民们自发组织了巾帼志愿队、老人协会、村民合唱团等团体,带动全体村民自觉进行环境整治,加强了村民自治,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
2020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冠肺炎疫情突发,麻沙镇拉响一级防疫警戒,水南村党支部第一时间在村交通要道设置出入口,严格控制外来人员输入,挨家挨户摸排返乡人员信息,建立健全宣传、服务、民意“三大网格”,精准网格化管理,落实网格员责任。另外一边,村民们又开始了春耕作业,驻村科技特派员下地指导,村里村外做到了“里应外合”防疫、春耕两不误的良好局面。
随着国内疫情渐好,水南村又开始了一片繁忙的景象。平整土地、饮水引电、准备好喷灌等配套设备…这是在为第二批杜鹃花卉的到来做准备。现在5万株的杜鹃花苗木已经整齐地摆放在一起,进入了后续的养护工作。这个新型项目的引进让村里闲置的劳动力和空地用起来了,资金活起来了,老农们布满岁月痕迹的脸上洋溢起了最朴实的笑容,似乎眼前已是一片盛开的杜鹃花海…全村28户贫困户都入股到了产业中来,盘活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增加了贫困人口的收入。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圆梦村”村民和中国亿万同胞一样,始终继承并弘扬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实现梦想、创造财富。
傍晚时分,漫步在水南村的田间小路上,远处的岱峰山在夕阳的余晖下熠熠发光,仿佛那就是“圆梦村”的希望之光,照亮着“圆梦人”的前进方向。古老的楠木林、宋代的书津古渡、远近文明的蔡氏宗祠…它们承载着这个村庄古老而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漫山遍野的还是青色的葡萄果子、绿油油的稻田和菜地、田间成群结队的鸡鸭、麻阳溪上自由飞翔的白鹭、捕鱼的轻舟、往来的游船、农民们忙碌来去的身影…它们是朴实的乡村生活,也是村民的希望所在。水南村这个被称为“圆梦村”的地方,它的点点滴滴都记载着村民们为之奋斗的脚印和流过的汗水,它是世代水南人的乡愁,是“圆梦人”实现梦想的家园,也是乡村振兴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