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时代的黄金20年!

康养旅游,顾名思义为健康养生类旅游,国际上,一般被称为医疗健康旅游。近两年,康养旅游作为新兴旅游产品,越来越受青睐。目前,世界上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健康旅游,2013年全球健康旅游产业规模约为4386亿美元,约占全球14%的旅游产业总体规模经济。2017年预计将产生6785亿美元的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16%。

《大健康十大投资热点市场规模预测》显示我国大健康产业的规模近3万亿元,居全球第一位。预计到2020年,大健康产业总规模将超过8万亿元,到2030年达16万亿。康养产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未来20年,将是中国康养产业的黄金20年。

1
十二五规划,营养与保健纳入未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中国将成为全球健康产业最大市场!

2
中国大健康产业步入黄金期,美国经济学家保罗·皮尔泽预言保健产业将成为世界“财富第五波”。

3
健康产业翻四番,3 .8万亿增至16万亿,健康服务业已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

4
以前没有健康产业,现在健康产业是人人都需要的事业。马云都说了,下一个超越他的人肯定出现在健康产业。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布——
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国务院发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是,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之列。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纲要》设立了十余项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到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9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5.3亿人;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健康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30%,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达到25%左右;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

此次《纲要》从五大方面阐述了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任务。普及健康生活,要求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引导群众形成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的健康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同时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优化健康服务,要强化覆盖全民均等化的公共卫生服务,防治慢性病、传染病等重大疾病,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不断完善生育政策;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服务。到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加强妇幼、老年、残疾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促进中医药发展。

完善健康保障,要健全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改革,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特殊人群基本药物保障。。

建设健康环境,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健康城市建设;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治理,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发展健康产业,要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加快健康养老服务,支持发展健康医疗旅游多样化健康服务新业态,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疗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促进医药产业发展。到2030年,高端医疗设备市场国产化率大幅提高,实现医药工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迈进,跨入世界制药强国行列。

《纲要》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改革医学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适应行业特点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全面推行聘用制,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

根据《纲要》,各地区各部门要将健康中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健康中国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做好相关任务的实施落实工作。

康养的分类

1.基于消费群体
从消费群体来看,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从消费群体的年龄构成来看,不同年龄群体有不同的产业分类。
 
妇孕婴幼康养:如产前检测、产后恢复、胎儿早教、小儿推拿、妇幼膳食、益智玩具等其他围绕妇孕婴幼群体的康养产品。
 
青少年康养:主要为满足青少年群体康养需要的产业集合。如健身赛事、康复医疗、中医药疗养、亚健康防治、美体美容、心理诊疗等相关产品与服务。
 
中老年康养:就现阶段该群体实际需求来看,中老年康养不仅包含养老产业,还包含医疗旅游、慢病管理、健康检测、营养膳食、老年文化等相关及周边产业。
另一方面从消费群体的个体健康来看,一般把人群分为健康、亚健康和病患三类:健康群体重保养、亚健康群体重疗养、病患群体则重医养。
健康状态的保养:基于健康人群的康养业主要集中在:体育、健身、休闲、旅游以及文教和影视等。
 
亚健康状态的疗养:中医养生、保健品、康复运动、心理咨询、休闲旅游等,都是亚健康人群疗养类康养产业的主要构成。
 
临床状态的医养:涉及行业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一是诊疗、医护等医疗服务业;二是生物、化学制药等药物制造加工业;三是医疗器械、电子设备等装备制造业。
2.基于市场需求
康养的基本目的实现从物质、心灵到精神等各个层面的健康养护,实现生命丰富度的内向扩展。
 
基于养身的康养:如保健、养生、运动、休闲、旅游等产品或服务,旨在对康养消费者的身体进行养护或锻炼,满足康养消费者身体健康的需要。
 
基于养心的康养:养心康养所涉及的产品或产业主要有心理咨询、文化影视、休闲度假等对人心理层面产生影响的产品或服务。
 
基于养神的康养:基于养神的康养业具体涉及的内容主要有安神养神产品、宗教旅游、艺术鉴赏与收藏服务以及禅修服务等。

3.基于关联产业
根据康养产品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将康养产业分为康养农业、康养制造业和康养服务业三大类。
康养农业:如:果蔬种植、农业观光、乡村休闲等。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满足消费者有关生态康养产品和体验的需要。
康养制造业:康养药业与食品:如各类药物、保健品等;康养装备制造业:如医疗器械、辅助设备、养老设备等;康养智能制造业:如可穿戴医疗设备、移动检测设备等。
 
康养服务业:医疗卫生服务、康复理疗、护理服务等;养老服务包括:看护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养老金融服务等;养生服务包括:美体美容、养生旅游、健康咨询等。

4.基于资源差异
康养产业是资源依赖性很强的产业,根据自然资源的不同可将康养产业分为不同类型。
森林康养:包括森林游憩、度假、疗养、运动、教育、养生、养老以及食疗(补)等多种业态的集合。
气候康养:以地区或季节性宜人的自然气候(如阳光、温度等)条件为康养资源,在满足康养消费者对特殊环境气候的需求下,配套各种健康、养老、养生、度假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形成的综合性气候康养产业。
海洋康养:主要以海水、沙滩、海洋食物等海洋资源为依托,建设形成的海水和沙滩理疗、海上运动、海底科普旅游、海边度假、海洋美食等产业。
 
温泉康养:现代温泉康养已经从传统的温泉汤浴拓展到温泉度假、温泉养生,以及结合中医药、健康疗法等其他资源形成的温泉理疗等。
中医药康养:主要有:中医养生馆、针灸推拿体验馆、中医药调理产品,以及结合太极文化和道家文化形成的修学、养生、体验旅游等。

5.基于地形地貌
根据不同的地形地貌,可以分为高原康养、山地康养、丘陵康养、平原康养。
高原康养:是基于空间特征的康养分类中被关注最多的概念之一。由于高原独有的气候特征和自然风光,往往成为人们旅行的向往之地;又因高原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等保存相对完整,因此形成了以旅游休闲、高原食品、宗教文化以及民族医药等为主打产品的康养业态。
 
山地康养:山地康养活动针对户外运动爱好者以及静心养性者呈现一动一静的形态,主要有登山、攀岩、徒步、户外生存、山地赛车,以及户外瑜伽、山地度假、禅修活动等。
 
丘陵康养:丘陵康养主要集中在丘陵规模较大和景观较好的地区,由于丘陵特殊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其康养主要以农产品种植、药材生产、生态体验等为主。
 
平原康养:主要集中在农业发达地区,康养产品以绿色果蔬、保健食品等为主。

来源 | 中国网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