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庭院
通常在较小的空间内再造乾坤,以庭院建筑为骨架,以幽径曲水为血脉,以筑山地形为皮肉,以置石花木为毛发,并加以艺术手法的处理,人工描绘大自然的千岩万壑,清泉碧潭,映现春夏秋冬,四时美景。以大自然为本体,寄情写意,彰显文人雅士的情趣,抒发风花雪月的浪漫情怀。
色彩
中式景观设计主要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几种色彩,即所谓的“国色”,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及新中式的表情定位,还常常使用到木原色及黑色,这些色彩共同来营造景观的表情,营造崇高、喜庆、祥和、宁静、内敛的“新中式”景观空间。
建筑
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建筑小而集中并有相对独立,轻巧、灵活与环境吻合。体量,随意,大小自立。布局,位置选择灵活,可独立设置,更可与环境结合。装饰,不拘风格“淡妆浓抹总相宜”。作用一方面是点缀庭院空间、提升环境层次,另一方面是解决人们在旅游休闲中驻足休息,纳凉避雨、眺望景色的需要。根据用途的不同,其名称也各异。
种植
中国古典园林尤善植花木,对植物的景观诉求是视觉、听觉、嗅觉乃至心理情趣的多角度感受。种植形式以自然形、多层次、多品种植物混植,讲求山水意境。应用到现代中式住宅中,因空间格局、使用及维护等制约要求,古典园林的种植方式有了一定的简化与改进。
中式庭院中,假山、景石等庭院小品若配植适当竹子,则能增添山体的层次和色彩,呈现自然之势、山林之美。还可将竹类植物与其他植物材料加以组合,将无限的诗情画意带入园林。
十里荷花、丹桂飘香、雨打芭蕉、流水丁冬,乃至风动竹篁有如碎玉倾洒,柳浪松涛之若天籁清音,都能以“味”人景,以“声”人景而引发意境的遐思
叠山理水
“源于自然,山水相依” 凡有园,必有山石,再引水入园
假山水以山为面,水得山而媚;山者,天地之骨也假山是指人工堆起来的山,是从真山演绎而来。
中式庭院中,假山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建设项目。
人们通常称呼的假山实际上包括假山和置石两部分。假山是人工再造的山水景物的通称,它以造景游览为主要目的,充分地结合其他多方面的功能作用,以土、石等为材料,以自然山水为蓝本,加以艺术的提炼和夸张。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的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山水是中式庭院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园路
“花环窄路偏宜石,堂回空庭须用砖”《园冶》
中式庭院自古对庭院小路就很讲究,铺装材料选择要根据不同的环境而定。另外,在铺地设计中有意识地利用色彩变化,也可以丰富和加强空间的气氛。
一条小路虽属平凡之工,但放到中式庭院之中却一定要脱除尘俗之气,达到“路径寻常,阶除脱俗”
路面本来就是一种景,各式方圆,随宜铺砌,尽量选用天然材料铺砌,“吟花席地,醉月铺毡”。达到功能与艺术的统一
中式庭院
设计运用是没有一定之规的, 庭院不可能在有限的地域空间﹑物质条件下对大自然原样照搬,而是有意地﹑重点地﹑有针对性地对自然中的某已构成要素加以突出表现,在不悖于客观的条件下,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出一个高度概括﹑典型化的人工自然。
基于自然﹑再现自然,又高于自然。对自然界中的真山真水形态的描摹再现。
来源 | 承启堂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