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是农民眼中的“土专家”
村里需要啥就研究啥
教学课堂就在田间地头
他们
是能让乡亲们致富的“科技明星”
服务6500万农民
选种、施肥、滴灌学问一个都不少
……
他们
就是“让技术长在泥土里”的
科技特派员
从福建南平的“星星之火”到全国推广的“创新之花”,20年来,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取得丰硕成果。目前已领办创办1.15万家企业或合作社、平均每年转化示范2.62万项先进适用技术,为科技兴农富农作出了突出贡献。
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20年间,数十万名和刘国英一样的科技特派员,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矢志不渝地践行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庄重誓言。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保国,像一粒种子,无怨无悔地在太行山的土壤中生根开花,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帮助山区群众打开脱贫致富之门,埋头耕耘、不图回报,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天。
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赵亚夫扎根老区,在草莓和无花果产业发展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苏南丘陵山区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30多年来把该项技术拓展到菌草生态治理、生物质能源等交叉学科和领域,建立起一个新兴技术与产业体系,并传播到上百个国家。
一批杰出的科技特派员代表,就像种子一般,在大地上生根发芽,让“创新之花”开遍神州大地。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曾几何时,一句通俗易懂的广告语,让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了正确施肥对种庄稼的重要性。当有了更好的条件,如何让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新动能?
近年来,科技部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推进创业式扶贫,各地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如福建省制定科技特派团体标准,成立科技特派员学院;浙江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和示范基地建设;宁夏完善政策扶持、选人用人、利益导向、项目带动和金融跟进“5个机制”,四川建立“科技扶贫在线平台”。
截至2017年,科技特派员们与老乡建立利益共同体3万个,创办企业1.15万家,带动农民增收超过1010万户,成为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创新“先锋队”。科技特派员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到2020年,实现贫困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
“‘农’字里有‘大’作为。”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推动科技特派员制度深入实施,加大贫困地区本土科技人员培训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让贫困地区的老百姓掌握脱贫致富的“看家本领”、用知识“武装头脑”,彻底断掉“穷根”,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不断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 | 闽北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