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村:大喇叭“声”入人心

“乡亲们早上好,欢迎收听今天的圆梦之声……”11日早上8点,武夷山市兴田镇西郊村的大喇叭传来了熟悉的声音,“主播”——村党支部书记肖传炳用方言为村民播报村里热点新闻。

“大喇叭虽‘土’,但效果好。”谈起以前因消息不畅,村委与村民闹的误会,肖传炳有些哭笑不得。去年,村里准备修复一段120米的烟基础路,因有企业资助,村里只需支出1.6万元。项目贴上公告栏,有些村民没数清数额的零,以讹传讹变成工程费用为160万元,认为村干部从中捞“油水”。听到传言,肖传炳立刻用大喇叭将这件事的前因后果、修路具体金额,仔仔细细地向村民播报,及时辟谣。

现在,西郊村的大小事情都经过17个大喇叭向村民广播,还增加了“一月一理财”栏目,每月月底向村民播报村财收支情况。此外,肖传炳还每周一向村民汇报上周工作开展情况,预报本周工作计划。

“大喇叭覆盖面广,8个自然村全装上了,打通了宣传教育、关心服务村民的‘最后一公里’。”肖传炳说,他们安排专职通讯员,小至村情村事,大到时政要闻、政策精神,每日早晚定时播报,乡亲们亲切地称它为家门口的“新闻联播”。

小小播报,实用性很强。“就说社保吧,缴纳多少、去哪缴、怎么缴,都跟我们讲得明明白白。”今年66岁的李梓进和老伴对一些福利政策看不懂也办不来。现在,大喇叭用方言详细解读,老李和老伴一下子就懂了。

2018年,西郊村入选省“圆梦村”试点,为倡导村民养成向上向善的好风尚,村里选出“最美媳妇”“文明户”,用大喇叭大力表扬。对不尽赡养义务、胡乱放养家禽、房前屋后脏乱差等现象,大喇叭也发挥着监督、鞭策的作用,点名曝光。

“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表扬你而批评我,那还不臊红了脸。”去年获评西郊村“最美媳妇”的张富华笑着说,现在不要说房前屋后的卫生,连门前路边的绿化树,村民都争着养护,大家都铆着一股劲创先争优,孝亲敬上、齐家教子、邻里关爱蔚然成风。

大喇叭一点点改变乡风,也改变着村民的心。一年前,村民总是说:“书记,你们村委会这样不行。”而现在,他们会问:“书记,我们村能办好吧?”从“你们”到“我们”,这一字之差的转变,让肖传炳对圆梦村的发展充满信心。

大喇叭播报村委工作的同时,村委通过“双联双评”,收集填写《西郊村民情诉求征集表》反映问题。“我建议,村里建所小学,让孩子们上学更方便。”“车辆没有固定停放点,乱停乱放影响村容村貌。”“重要的事情大喇叭要播三遍,让每个村民都听明白。”……村民们对村里未来发展、村庄美化、乡风建设等建议,通过党员、信箱,一条条汇聚到村两委手中。

“上次,我反映了这周围十几户没有排水渠,平时生活污水横流,臭得很。”村民丁振发没想到的是,他提的问题,两天后大喇叭里就播报了进展:建设水渠的诉求经村班子成员审议,已提交上级部门审批。目前,水渠已经开始施工建设。

记者发现,村里收集上来的意见表都被填得满满当当,村委会工作人员还会对这些诉求一一列表,作详细统计、登记,便于后续跟踪处理,并及时播报反馈给村民。

一年多时间,新落成的停车场、公厕,建设中的小广场、长者食堂、幸福院,提上议程的村小学建设、新兴灌渠……村民们提出的想法一一照进现实。

傍晚6点,夕阳斜照,大喇叭里亲切的乡音再次响起,在圆梦村希望的田野上传得很远很远……

来源 | 闽北日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