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村振兴一直在强调,农村的主要发展动力在产业,而产业发展的重心在特色产业。本次《意见》第一句话就是:“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可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乡村振兴一直坚持的底层逻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意见》为乡村振兴指明了哪些方向。
具体来说,是指把二三产业留在农村,二产方面主要是指农产品的加工,包括之前提到的将在镇一级建设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这是接下来政策可能的一个介入点;
三产方面主要是农产品的流通和旅游,其中流通领域主要是在中心镇建立更多的物流节点;旅游是现在比较热门的乡村旅游相关以及旅游与一二产业联动的旅游属性部分。
重点是提出农业延伸的产业、交互的产业,以及农业农村功能价值拓展的产业。把这些产业分类,确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并作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考核的重要内容。
(1)在财政投入上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的比例(具体的比例额度没有说明);
(2)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实际需要,按照市场化的方式设立乡村产业发展基金;
(3)引导县域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重点支持乡村产业(农业部领导称可以增加10万亿县域贷款)
标准化农业,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4亿亩,完成9.7亿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2018年粮食产量13158亿斤,连续7年保持在1.2万亿斤以上。
▶乡村产业形态不断丰富
特色品牌——创新特色品牌10 万余个。
一乡一品——认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2400 个。
农产品的深加工——2018 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 7.9 万家、营业收入 14.9 万亿元。
发展休闲农业——2018 年接待游客 30 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8000 亿元。
新的乡村服务产业——2018 年农村生产性服务业营业收入超过2000 亿元。
互联网+农业——农村网络销售额突破 1.3 万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 3000 亿元。
▶乡村产业融合渐成趋势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7万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243家。注册登记农民合作社217万家,家庭农场60万个。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6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32个、农产品加工园1600个,创建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148个、农业产业强镇254个。
产业融合是“规模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产业要素利用率的重要方式,未来,随着规模化的进一步推进,可能会出现几家行业巨头。
▶农村创新创业日渐活跃
截止2018年,各类返乡下乡创新创业人员累计达780万,“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本乡创新创业人员达3100多万。在贫困地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万家、农民合作社61万个,2018 年农业农村部举办的各类产销对接活动,带动贫困地区销售农产品超过 500 亿元,促成签约项目 300 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