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民宿经营到乡村民宿集群,最让投资者放心的还是《不动产权证书》!

认真研究了许多乡村的案例,发现这些案例都有一个共性,在乡村发展过程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业态,那就是民宿。

 

民宿在中国,《青春旅社》《亲爱的·客栈》《漂亮的房子》《三个院子》等热播民宿类慢综艺,将“民宿”从生活方式、社交空间、文化传统、建筑美学等维度推进中国人的生活。

我们都想“宿”在中国,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每一盏灯,每一瞬回眸,都是一首沁人心脾的诗。

但当我们真正想要经营民宿的时候,就会面临最现实的问题,一是资金、二是产权,如果房东不诚信,很容易导致巨额投资打水漂。

单一民宿很难取得较好的景观与价格优势,还面临着环保审批、土地产权等系列繁琐复杂的流程。

如果只是租赁方式,势必会在设计和投资上费大心思,如果能明确产权,这样每个投资者也就可以踏下心来安营扎寨。

一方面有利政府招商引资,另一方面还可以有效的保证投资者的产权利益。

 

2019年 4月17日,成都市鹿野小院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拿到了位于磁峰镇石门村6组的3宗分别为328平方米、317平方米、564平方米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用途是商服用地,权利类型是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使用期限从2019年1月28日至2059年1月28日,整整40年。

这是彭州市首批通过宅基地腾退取得的用于民宿发展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颁证,这次颁证,在西南地区也属于首批。

 

01

怎么做的,我们来看看?

 

在农村集体经营建设性用地入市方面,彭州市主要将其用于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中。从2018年8月开始,彭州市开始了摸底工作,接下来,经历了农户自愿申请、开坝坝会、签协议、农户退出、腾退、测绘、出红线、确权到集体、变用地性质、出建设条件、挂地、摘地、颁证给摘牌方等环节,经过9个月反复工作,最终颁发了通过宅基地腾退取得的用于民宿发展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

这样一来,一个单一的民宿主很难撬动政府,投资民宿发展选好政府这个婆家成了首选。

 

02

“政府投资+社会投资+村集体投资”

的资源聚集

 

彭州市借鉴浙江发展乡村旅游经验,将民宿产业作为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旅游产业弯道超车和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提出了“以民宿点亮乡村,用艺术对话世界”的民宿集群发展构想,通过区域规划、产业升级等措施,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带动区域,打造“龙门山·民宿”品牌。计划在5年内建设100家精品民宿,形成“东有莫干山,西有龙门山”的新格局。

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彭州投入资金1亿元对核心区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包括给排水、配电、通讯网络、监控、消防、大地景观等,解决投资商的后顾之忧。在运营管理上,采取由产业园园区管委会领导,彭州市文旅公司以及运管公司进行公司化运营的方式,打造新型文旅综合体。

 

在运营管理上,采取由产业园园区管委会领导,彭州市文旅公司以及运管公司进行公司化运营的方式,打造新型文旅综合体。

彭州市成功举办了“中国·彭州首届龙门山民宿发展论坛”,发布了《民宿建设导则》和《关于乡村民宿发展的指导意见》,成立了市民宿办公室,牵头全市民宿产业发展工作。同时,编制了《彭州市民宿产业专项规划》,并成功启动“龙门山·柒村”精品民宿产业园建设工作。

 

在空间、业态、资源上形成聚集,促进产业联动发展。“龙门山·柒村”根据园区内自然资源、地理形态等特点,形成“4家民宿聚落组团+2大主题公园+6大生态公园+4个主题度假组团”的空间聚集,合理分布产业,形成产业融合。依托园区内的白瓷、桂陶、猕猴桃等特色资源,形成特色餐饮、观光体验、农事体验、亲子互动、文创农创、工艺研学等业态聚集,拉长产业链、拓展价值链。

03

聚拢人才

成立民宿学院

 

人才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关键,龙门山民宿学院应运而生。学院以政府投资修建、村集体管理、旅游协会运营的方式,依托文旅部乡村旅游人才培训基地,设置柒村课堂(公益讲座)、民宿岗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民宿训练营、民宿游学等课程,以“理论+实践”场景式培训、“公益+菜单”的订制式培训、“分享+交流”实操式培训等方式,从而培育一批人、吸引一批人、留下一批人。孵化输出从选址、规划到运营、营销的民宿产业复合型人才,为民宿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

04

政金企模式

缓解资金困难

 

彭州还搭建“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政金企发展平台,以金融产品推进会、银政企调研座谈会等方式,深入研讨如何有效利用现有金融政策及产品、如何拓宽民宿融资渠道等实际问题。

梳理了村集体、个体工商户、公司等可进行融资的7大类资产,包装了可为村集体、民宿投资者融资的农业农村、文化旅游、中小企业等3个类型30余个金融产品,解决了民宿投建资金缺乏的实际困难。

同时,按照“乐宿、优宿、精宿”三个等次对民宿建设进行技术规范,并给予1至6万元不等的资金补贴;对评定为“银宿、金宿”的分别给予20、50万元的补贴。

看了彭州的经验,不难看出,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土地、产业、资金、人才仍然是一个乡村发展创新的根本,整村运营开发也有很多经验可以探讨。

来源 | 乡村振兴促进会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