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郊村自被确定为全省“圆梦村”建设试点以来,把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圆梦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率先试点推行“双联双评”机制,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突显,在高质量推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党组织达标创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获评“红星村”党组织。
上图:党员走访所联系户代表
下图:《西郊村党员分类管理手册》
一是健全联系网格,破解“双脱”问题。围绕破解“支部脱离党员、党员脱离群众”的“双脱”问题,按照“住地相邻、产业相近、关系和谐”的原则,以“一对多”的方式结对“认亲”,全村5名支委联系75名普通党员、56名党员联系547名村民户代表,实现“双联”全覆盖。二是加强互动联动,压实“双联”责任。围绕落实“访民情、讲政策、办实事、解民忧”四项任务,村党支部每月组织党员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微信交流等方式与村民拉家常,收集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困难问题。在疫情防控期间,全村党员主动请缨参与入户摸排、卡口值班、环境整治等活动,筑牢严密防线,彰显党员风采。机制推行以来,共收到意见建议67条,梳理问题35件,已解决22件,累计为群众代办事项125件、办实事好事89件。三是实行量化考评,提升“双评”实效。在全面落实“开门评议党员”制度的基础上,印制《西郊村党员分类管理手册》,对党员村干部、在村中青年党员、老党员、进城创业务工党员、流动党员等5种类型党员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制定量化考评指标,明确加分和扣分标准,并按照“年初定任务、季度议表现、年终评星级”的要求开展评星定级工作,2019年度评选五星级党员5名、四星级党员12名,营造了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
上图:成立“百姓评议团”化解矛盾纠纷
下图:举办美德培训班
一是党建引领持续向上。把“双联双评”机制与“党建带群建、群建壮党建”机制有机融合,成立老年人协会、妇女之家协会,发动理事会成员参与“双联”工作,助力圆梦村建设。比如,针对村庄立面改造涉及的43户村民,协会积极做好宣传劝导,仅用2天就说服村民主动配合拆除彩钢瓦、猪栏等,实现“零补偿”。创新建立“美德银行”,按照“积分量化工作,等价兑换积分”模式,组织全村农户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产业等工作,通过“双联”网格落实“周考核、月汇总、季兑换、年表彰”制度,有效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目前已有509户农户以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价值12万元。二是乡村治理持续向好。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组织25名讲公道、有威望的党员群众成立“百姓评议团”,由支部书记负责联系“评议团”成员,通过上门评议的方式,直接参与矛盾纠纷调解,目前已经成功化解11起纠纷,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三是乡风文明持续向善。建立村民人文素养学校,每周五举办“美德培训班”,邀请省农科院、社科院、农林大学等专家学者,开设文明礼仪、农村实用技术等课程,目前已办班40余次,培训村民6500余人次。组织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媳妇”评选等移风易俗活动,评选结果作为评定星级党员的重要参考依据,并通过“圆梦西郊”公众号、“红黑榜”、村级“大喇叭”等平台加强宣传引导,推动形成崇德向善的新风气。
一是党员带头发展花境产业。依托圆梦村优势资源,发动党员带头,集中连片建设杜鹃谷花境项目,聚力打造“三产”融合示范旅游观光区。在疫情防控期间,20余名党员“硬核”担当,入户摸排群众需求,为80多户农户提供复工复产服务,推动杜鹃谷种植花苗500余亩,稳步推进水肥一体化、路沟渠建设,做到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两促进。二是合作社带动妇女创业创收。村党支部引领妇女协会发挥“半边天”作用,发动党员妇女代表成立巾帼花卉专业合作社,对接生产花境产业所需的花卉种植袋。合作社妇女代表筹资带头干,通过“双联”网格发动100多名妇女跟着干,带动全村妇女一起帮着干。目前,合作社已发展股东35名,每位股东出资1万元,带动168名妇女加入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加工花卉布袋21万只,产值35万余元。三是整合资源打造观光农业。围绕“产业强村”目标,村党支部通过“双联双评”广泛征集党员群众的意见建议,凝聚合力发展新产业。一方面,以优质茶园资源为依托,通过套种樱花进行美化彩化,加紧打造集茶叶种植加工、休闲观光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千亩高山茶园樱花旅游项目。另一方面,村集体负责流转农民低效益农田,改变传统种养模式,建设100余亩生态“水稻+鱼+螺”种养殖项目,通过“线上线下”合作,携手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村财壮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