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垦系统产业结构中,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改变了长久以来以农业为主的单一经济增长结构。产业结构转变,有助于提升垦区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农垦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①第三产业比重较小,与全国经济结构相比,农垦系统第三产业发展仍然比较滞后。
②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亟待优化。在产业发展中,垦区企业未与农户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农户未能完全享受到产业经营带来的利好,导致农垦系统产业发展缓慢。
③融资渠道问题。农垦系统的改革十分复杂,产业发展不仅涉及到一二三产企业的投资问题,还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如何满足改革发展的巨额资金需求,是农垦系统产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基于农垦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土地和企业性质,农垦改革发展与乡村振兴有着直接的融合点,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区域。
农垦系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通过延长产业链和调整产业结构来实现。要通过优化农垦一二三产业融合结构发展体系,促进农业与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切实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在优化产业布局的基础上,让垦区居民切实享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利益,实现安居乐业、生活富裕的目标。
垦区一二三产业的充分融合,可以通过六大路径来实现。
在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垦区生态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旅地产、康体疗养等核心配套项目,使农垦资源与旅游产业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共同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垦区经济。
农旅融合总体结构图
农业与旅游融合
在旅游产业的基础上,融入农业生产环节,开发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现代科技农业等新业态,为旅游拓展新的发展领域。
“农业+旅游”的融合模式,可以发挥旅游业灵活与多元化的优势,极大程度地拓展了两个产业领域的发展空间,有助于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
垦区居民与旅游融合
发展旅游能够增加当地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等多领域的就业岗位。“垦区居民+旅游”的融合模式,一方面解决旅游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能够让农民直接从旅游业中获益,提高垦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积极性。
农垦区与旅游融合
以垦区生态资源为依托,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加旅游接待服务配套,能够改善垦区人居条件,提升村庄风格风貌,进而促进垦区社会文明及社区治理。垦区的原生态资源和特色乡村文化,为多元化旅游提供了发展空间,赋予旅游项目和产品独特的吸引力。“农垦区+旅游”的融合模式,形成了垦区经济新的增长点,延续和传承了农垦文化,有助于促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要素的平等交换和合理配置。
农垦系统的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构建产业融合和产居融合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升级优化架构,包括资金的筹措、产业模式选择和产居模式的优化等,以此形成农旅融合引导下的乡村振兴产业解决方案。
农垦系统乡村产业振兴解决方案
在垦区发展中,需要建立由政府扶持资金、社会资本、农垦产业发展基金三大板块组成的融资体系。其中,通过棚改政策获得的政府扶持资金,是农垦系统与城市建设有效结合的资金来源之一。
农旅融合对于垦区一二三产业融合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以旅游产业为引擎,以“旅游+”为手段,构建“321”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带来产业融合的乘数效应。
“321”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农垦系统改革的关键在于形成合理的产居布局结构,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依托农垦危房改造政策,实现垦区居民的相对集中居住,结合垦区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现代农业体系,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由此形成产居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构成一整套农垦系统乡村振兴战略解决方案。
三种类型的产居布局结构
农垦系统合理的产居结构离不开人、地、钱的要素构成。结合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田园农场等项目,形成一套以农旅融合为动力、推动农垦系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解决方案和模式。

依托政府资金、社会资本与农垦产业基金,根据垦区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农垦系统可以开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共享农庄、家庭农场、休闲农场等项目,实现垦区的乡村振兴。
农垦系统开发特色小镇,关键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农垦文化的挖掘。垦区应根据资源情况,充分突出自身优势,开发特色农牧深加工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旅游观光产业,完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接待质量。同时注重农垦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与弘扬,在旅游活动中加入农垦文化元素,有助于提升游客的参与感,促进农垦文化发展。
田园综合体以农业主要产业,在垦区开发田园综合体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是农垦创新发展与乡村振兴融合的重要模式之一。
农垦系统拥有规模较大的农业生产基地,开发共享农庄项目,可以让垦区导入多元化的设施与服务,让农业种植区变成体验活动丰富,并拥有旅游服务配套的休闲目的地。
国有农场是农垦农业生产作业的主要载体,国有农场改革是农垦改革的重点。在农垦改革政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共同推动下,家庭农场、休闲农场等以农业耕作为基础的田园农场,成为农垦实施乡村振兴的又一抓手。
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以土地流转为目标,采用出让、入股、租赁等方式进行流转,创新经营模式,通过家庭经营方式的升级,使分散的小农经营发展为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会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
休闲农场
休闲农场的参与主体不限于农村家庭成员,城乡居民也可以参与经营。开发和建设休闲农场,不仅能够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场所,还能增加城乡之间的互动,加快农村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和旅游业深度融合。
来源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