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还包括林上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包括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形式多样、内容复杂,最重要的是科学选择具体操作的突破口。
森林还可因地制宜发展康养产业,可与乡居结合。如果再与上述林果、林草、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结合,会延伸出诸多更美丽产业,这就为休闲农业、自然研学、亲子旅游、康养旅游等带来了机会,有谁说《绿野仙踪》《森林狂想曲》《汤姆叔叔的小木屋》《采蘑菇的小姑娘》不是一种旅游体验IP?从远古到如今人类发展几千年,发生在森林里的传奇故事还少吗?关键是如何创意与落地。
利用林下套种茶叶,使林木与茶树融山体景观、人文景观、自然生态景观为一体,茶园跌宕起伏,茶树修剪整齐,层层叠叠,满目青翠,林木点缀其中,四季有景色变化,有花香和果香,从而使越来越多的游客光顾流连。
在林茶模式的茶园中,夏天林木能对茶树起到遮荫作用;冬季能提高土温,减轻或防止茶树冻害;雨季能拦截径流,利于蓄水保土;平时能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养分损失。将这两种生长期相得益彰的植物套种在一起,不仅省下遮荫成本,更以空间换地,增长了经济效益。同时利用独特的林茶景观开展休闲旅游。

林下种植小麦、黄豆、花生、绿豆等低秆作物,间作作物要与林木保持一定距离,一般50厘米以上,以免过多地损伤幼树根系,而且粮油作物属于浅根系作物,不与林木争抢水分和肥料,可以改善土壤,秸秆还田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这样的话树木的生长发育也不会受到影响。

通过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在林下种植适宜的中药材进行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与示范。同时,规划建设栈道、休闲茶室、凉亭、户外休闲活动等方面的生态型服务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逐步打造成现代特色农业休闲旅游观光示范基地。
适宜在林间套种的中药包括:白芍、牡丹、夏枯球、知母、射干等。多年的种植实践证明,不是哪个品种的中药材都能在林间套作,而是一定要根据药材和林园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否则会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考虑:一是要根据不同果树与中药材的生物学特性,组成合理的田间结构。如选用的中药材品种要以耐阴性、浅根性为主;其次,配置比例要适当坚持果树为主,优势互补的原则;第三,要间套种本地的特优、地道药材;第四,加强田间管理,互促互利,控制矛盾,以确保双丰收。如有果农在果园的苹果树下套种菊花、知母、牛膝,就是科学地利用果林空间和环境优势,进行立体开发的成功范例。

林-花-游模式下的花卉选择非常关键。要选择最适合林下种植的组合类型,花卉株高50厘米至70厘米,见光率在30%至50%的条件下表现出色。同时要考虑花卉的耐阴性,可考虑宿根花卉为主体。林下花卉的花期从春到秋,形成林下大面积的种植,呈现出一片色彩斑斓的景象。林下套种花卉维护简单、景观效果稳定,形成具有视觉震撼力的休闲农业景观,可持续多年观赏。

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喜光性选择蔬菜种类。也可根据两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品种。冬春季在林下种植大蒜、圆葱等,夏秋季在林下套种冬瓜和南瓜等。林下套种蔬菜好处有很多,一方面可以熟化土壤,另一方面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以林地作为养殖基地,在林下放养或圈养鸡、鸭、鹅等禽类,不仅将林果间隙地充分利用起来,还可以增加农户的收入。再者说,林地里杂草丛生,虫、蚁等各种昆虫繁衍非常旺盛,鸡、鸭、鹅群可以在这里采食到充足的原生态食物,而且这样让鸡、鸭、鹅自己采食的办法养出来的鸡、鸭、鹅不仅营养价值更高,还可以为林木除去虫害,维护林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林牧的和谐发展。
“食”在林下与乡村田园,有机蔬菜就地取材,原种食品可满足下乡经济。“住”以人体身心学为基础,接近土壤与水源,吸取灵木之精华,而真正能把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来源 | 旅思马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