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区麻沙镇水南村设14个村民小组,585户2914人,党员90名,是中国十大最美乡村之一、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森林村庄、国家3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福建省“圆梦村”建设试点村、南平市五星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在新冠疫情面前,水南村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各级党委的具体要求,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发扬越是困难越向前的精神,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强化担当,落实责任,
支部挺起疫情防控“主心骨”。
面对疫情,水南村党支部吹响了疫情防控工作“红色集结号”,下派书记刘勋、支部书记蔡东明、村主任黄寿平形成了疫情防控“铁三角”,分工负责,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村两委干部挺起疫情防控“主心骨”。为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及时建立了“1+8” 工作机制(1个党建领导组+8个专项工作组),积极探索运用党员网格化联系群众防控疫情工作机制,把党员融入群众当中,有序展开精准摸排、宣传教育、居家观察、劝导引导等各项工作,入户摸排585户,2914人次,摸排出湖北返乡人员10人,其中武汉返乡人员3人;温州返乡人员11人;省外返乡人员87人,省内返乡人员95人,果断采取居家观察(湖北、温州返乡人员)21人。关闭楠木林景区,进村水南桥头设疫情监测点,成立以党员干部为骨干的劝导队和志愿者服务队,自编“防控疫情十劝歌”,剪辑宣传视频,在党员远教广场滚动播放,发放“水南村疫情防控村规民约”、告知书、宣传单等1000多份,移动音响每天3次播放,“圆梦水南”微信公众号、党员交流微信群、村民哇蕾(说事)微信群同时推送,敲锣喊话劝导队天天沿街巷喊话,悬挂宣传横幅16条,标语50多条,劝返外来人员1500多人次,劝散聚集群众20多次。
融入群众,冲锋在前,
党员勇当疫情防控“急先锋”。
战“疫”打响后,在村党支部领导下,广大党员冲在“疫”线当先锋,融入群众做表率,成为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驻村下派第一书记刘勋第一时间赶回村里,组织安排工作任务,始终战斗在“疫”线最前沿;村党支部书记蔡东明、村主任黄寿平将多年来做群众工作经验融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入户排查,宣传发动,哪里有硬任务就往哪里冲;刘永明、王飞荣、范爱珍、章长华、刘辉阳等村两委干部各司其责,冲锋在前;党群工作者鲁雯卿发挥文秘工作优势,利用晚上时间起草各类材料,主动承担起统计员和报道员职责,保证每天各种表格和数据准确填写,及时上报。在普通党员中也涌现出许多先进事迹。党员村医刘汉维,一边摸排一边检测体温,对21名湖北、温州返乡人员,每天测温两次;郑华荣、刘明魁主动请缨参加夜间检测点值班;75岁老党员范孙元向全村党员村民发出倡议书;党员周芝兰主动提出取消原定正月初六为小女儿举办的婚礼,得到家人和亲朋好友的理解和支持,在她的带动下,全村取消婚宴、乔迁宴等各种宴席15场150桌;还有很多党员响应党支部的号召,积极参与夜间路口设卡值班,网格内宣传引导劝导。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疫情阻击战中,水南村村民看到,哪里有疫情危险点,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哪里疫情防控最需要,哪里就有党员带头做表率,党员主动担当作为,让党旗飘扬,汇聚强大力量。
防疫春耕,双管齐下,
党建引领防疫春耕“两不误”。
按照镇党委、政府复工复产“五单制工作法”,完善服务网络,通过村民点单,镇科技特派员接单,“线上+线下”指导等模式,主动为果农提供疫情防控期间葡萄管理技术。目前,全村2600亩葡萄园正在有序施肥、翻土、挖沟、清理消毒等。烟叶、草莓等农作物陆续恢复田间管理,建本特色小镇核心区扫尾工作有序启动,第二批花境产业项目基本完成土地平整,真正做到防疫与复工复产 “两手抓、两不误”。水南村疫情防控与春耕生产等9条做法经验先后在光明日报、今日头条、乡村干部报、福建城事、新闽网等媒体报道。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是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行动,是一场齐心协力的人民战争,在水南村,党徽闪耀着水南村的每一个角落,党旗已经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巨大力量。
-END-
供稿:朱国良
图片:由水南村委会等提供
编辑:鲁雯卿
校对:陈 勋
核稿:圆梦村干事会综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