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就快过去,崭新的2020年即将到来。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们向那些支持乡村建设工作的各位同仁致以衷心的祝福。同时,回顾一年,总结过往,理性思考,展望未来。
2019年是乡村建设变革的关键一年。乡村建设着手加快推进,无论是农业产业的发展,还是农村人居环境的提升,都有目共睹。继去年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纲要发布以后,各地按照这个规划都在编制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系统全面的做好顶层设计。国土空间规划的探索,使乡村规划的权威性和重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各级建设系统也积极的探索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用了共同缔造的理念积极推动乡村建设。
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大量贫困地区都在一些偏远的乡村,这些地方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乡村条件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和改善,人民富起来了,环境好起来了。
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乡村热在持续发酵,人们都向往理想的田园生活。乡村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和参与,乡村充满了希望。
但是过去这一年,地方在乡村建设上的资金严重短缺,特别是加上城镇化的发展,许多地方的乡村严重空心化,建设需求越来越不突出。在技术方面,由于对乡村并不熟悉,把很多城市办法错误地带到乡村等多种原因,导致乡村建设困难重重,前途迷茫,不知道如何开展。
站在进入又一个新的十年的起点上,我们需要理性地思考乡村未来。
随着区域产业高度集聚,交通的便捷,城镇化加速发展,未来乡村的人越来越少,许多乡村空心凋敝,有的甚至面临解体。但对乡村发展来说,面临解体。这个趋势未必不是一个好的现象。
乡村里的精英、文化,经过近百年的折腾,已经消失的消失,进城的进城了。没有人,没有需求,谈乡村振兴都是空谈。科学的预测未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把有限的资金精准的投入到一些最急需的地方,是我们需要做的。
当然我们有乐观的预测,在不久的未来,随着交通的进一步便捷,信息更加灵通,工作生产方式随着智能社会的来临,发生革命式的变化,人不一定生活在城市,可以到一些山清水秀的城市郊区居住,出现逆城市化。我们初步预测未来有2到3亿人回到郊区,回到乡村去居住。那个时候我们又有了新的机遇。
1、乡村的新格局
未来的乡村整体会衰减,只有一些局部的地方会振兴,大部分会在城近郊区。很多人在城市里工作,晚上回到乡村居住。也有些是城里的人跑到乡村里来。乡村里无论是人居环境还是公共服务都赶不上县城,连找对象也找不着,中国的丈母娘要求必须在县城里有套房,这加速了我们的城镇化。
只有集中起来,乡村更易于振兴,只有到城市里边,公共服务和人居环境更利于改善。我们从事乡村建设的同仁们,不能因为我们搞乡村,就守在乡村孤立的看待乡村,我们要正确的对待城镇化,他更符合我们的目标。
2、乡村的人口
目前乡村的人口大概还有30%左右。但是大都是在60岁以上人口。如果从适龄人口城镇化率来讲,应该80%的人都进城了。未来不久,乡村大概只会留下10%的人。
现在农村地区人口的统计往往都是不准确的。这些年农村惠民政策,让农民都回来要权益,他们并不是真正常住在乡村,一问都有60%到70%的人在乡村,事实上呢,往往60岁以下没有人在乡村真正的工作和生活,很多地区乡村连村干部都凑不齐。中央最近把未来乡村治理的中心放在乡镇,也是针对农村里没有人的实际情况,不得已的一个办法。
3、工业化、城镇化是不可阻扰的趋势
我们一定要顺应这个潮流,科学精准的预测未来我们城乡的结构,找准我们的发力点,科学的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我们建设美好的城乡,幸福的生活,一切以人民为中心。人在乡村,我们把乡村建设好,人进城市,我们把城市建得更美丽。
4、乡村的产业
农业是一个赚不到钱、很难做起来的产业。除非补贴,没人愿意做农业。未来乡村的产业逐步多元化,农业的一些粮食主产区,国家会有补贴,也有专业的队伍去开展。还有一些以传统的精耕细作为基础的生态农业、品牌农业,也有一定的机会。但是从整体而言,乡村的产业很少很难发展起来,三产融合才是唯一的办法
5、乡村的生态
未来乡村的生态环境会越来越好。乡村的生态环境最恶劣的时候是90年代到2000年。这个时候农村人口最多,经济也开始活跃,因为缺少燃料,大量的砍伐树木和茅草,造成乡村地区的生态恶劣,也大量的产生垃圾和污水,包括一些乡镇企业,低端恶劣的生产排放,造成了农村地区生态恶化。未来随着治理的不断加强,特别是随着乡村里人口和企业的搬走,乡村里的生态环境会极大的改善。再过些年乡村里都没什么人居住了,野生动物多起来了,甚至有些地方野猪成灾,树木杂草,没人再去砍作柴火了。很多的田野撂荒了,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恰恰是土地最好的轮作和修养。几千年的农耕,土地需要休息了,土地里也没什么营养了。很多的房屋空心了,甚至倒塌了,但是庭院里却又长出了新的树木。自然原生态会自我修复,逐步的变成山清水秀,环境会逐步好起来。
6、乡村的文化
未来的乡村没什么人了,文化也会衰败。但是乡村的文化不会消失,也不会没有。他们会随着进城的人把乡村的文化带进城市里面来,中华民族的根在乡村,几千年孕育的文化会搬到城市里来,让我们的城市文化更丰富,文化不会消亡,文化永远存在,这些乡村的文化会不断的深入完善自信,形成新的文化。
7、特色发展
一些有特色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村寨,旅游村寨开始发展起来了。来自城市的游客,欣赏着青山绿水、传统遗产,也给这些村寨带来了需求、活力、文化和资金。他们让乡村里的人找到了文化的自信,传统的乡土的建筑越来越多了,他们的来临,推动了乡村基础设施的高标准建设。这些乡村带活了周边的一般乡村,他们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联动式发展。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乡村建设工作应如何围绕重点着力推进?
中国是世界农耕文明的中心,几千年来农耕生活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乡村智慧。乡村智慧在社会的延绵、产业的选择、生态的态度等方面都充满了各种探索和经验。乡村智慧在很多方面都有指引作用,特别是人居环境方面“天人合一”,循环利用的思想,这也体现了最大的中国特色。
近一百年随着西方科学思想体系的传入,特别是近年把城市建设办法引入乡村,这些与传统中国乡村的理念格格不入。天然合一的自然选址思路、生活剩余物循环利用的传统方式、尊重地形、就地取材的乡土营造办法……这些土办法时至今日依然鲜活,而且对未来充满着指导作用。运用传统的土办法是改善人居环境的最佳手段。乡村智慧是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的理论基础。
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从不同的角度,促进社会事业的发展。城市和乡村就像一个人体,城市为头,乡村为脚。常言道,头痛医脚,脚痛医头。这些年,乡村已经大量的进城了,二元逐渐在消退,这个时候,我们一定不要再走老路,一定要把城乡融合起来,共同发展。
自秦始皇起,中国实行郡县制,县相对比较稳定,比很多城市历史更悠久。中国大部分县在1000平方公里左右,几十万人口。县城长期是乡村的头,县城是农村人最经济最向往的集聚点。城乡融合,要把县城作为一个重点打造,通过扩容和特色郊区打造尽可能多承接一些乡村城镇化、就地城镇化的人口。
土地资源要统筹考虑。如何打消村民的顾虑?如何带着资产?如何城乡等值?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
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中,如果说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是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红线的话,乡村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一个新的亮点。
乡村规划。要从省级地市级系统全面的入手研究,研究好村庄分类,村庄布局,乡村振兴的政策与空间的关系。
县级的乡村规划是个关键。整县系统的研究乡村的问题尤为重要,近期建设的目标确定,资金项目的安排,城乡新格局的预测和构建,用地的摸底和规划,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布局,人居环境的顶层设计和标准,具体的模式选择,乡村建设风貌,以及一些未来重要的乡村集聚区的重点打造,都需要从县域层面上全面系统的安排。
以乡镇为单元系统的编制村庄规划是具体实施的一个重点。单独的编制村庄规划,成本太高。以乡镇为单元编制的最为经济,因为一个乡镇的乡村情况差不多共性高达70%。
村庄规划本身一定要抓住重点:以突出问题为导向;注重特色引导、底线管控;一定要坚持自下而上,村民主导;以乡镇单元编制村庄规划;要求村民村集体自主申报;一定要严控成果内容的厚度。
美丽乡村建设涉及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方面,是一项系统工程。总体而言,由于农村基层规划建设人才比较匮乏,“具体怎么干”这方面成熟的技术并不多。比如,路怎么修、房屋怎么盖、用什么建筑材料、怎样延续当地的风貌等,对村民而言,需要的是一些具体的建设指引。只有把这些细节都做好了,美丽乡村建设才能顺利推进。
乡村设计不同于城市设计,一定要突出乡村的特色。乡村设计一要精细化,二要有地域特色,三要反映乡土风味。做到这几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首先,要树立乡村审美观。乡村的构成非常简单,但乡村的美却是丰富多样的,乡村美的元素也非常多,所以要对乡村美充满自信。其次,乡村设计要多用乡土建筑材料,体现本土特色。最后,要归纳一些乡村基层易懂的建设方法推广。例如对黔北民居的归纳“小青瓦、花格窗、转角楼、穿斗坊……”,这种朗朗上口、易学易懂的
乡村设计一定要针对乡村建设的热点、重点和突出问题,做到有针对性,讲究实效性,注重实用性。同时,要保护好村庄风貌,管廊、道路、桥梁、边坡等设计要因地制宜。
融入山水的乡村格局。随着未来工业化来临和城镇化的加速,许多乡村衰败空心化,人们陆续搬离。这些地方我们就不要再投入大量的农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展望未来,乡村将在城市近郊、产业发达、传统特色突出的地方集聚和重构。找准农村人居环境的这些聚焦点,运用集中超前的思路在这些聚集点打造人居环境。要把城乡融合起来发展,提升人居环境。
生态循环的生态理念。未来要顺应趋势,科学、精准的把握好变化和规律,既不要过多过滥使用处理设备造成浪费,也要针对性用适当超前的办法。垃圾方面要采用“村循环、镇处理、县疏散”的处理方式。分户处理、沤肥还田是农村污水的最好的处理办法。
乡土特色的村庄风貌。随着时代发展,未来乡村将会更具有风貌特色、更有韵味,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在传承乡村生活美学的过程中寻找失去的文化记忆。在绿化方面实施一宅一树;在水利方面实施一村一溪(井);在农房建设方面采用三种乡土外墙建筑材料为宜。在新建的建筑我们要老料新做、土料洋做、新旧搭配;要用旧材料、新结构、新布局;要用乡土材料、乡土元素、构建现代生活。
理想生活的诗意栖居。中国每个人都有乡村情节,大家都向往那种“食材自己种,好酒自己酿,炊具自己编“的美妙乡村生活。我们希望未来的生活在物质满足了的情况下,还可以像诗意一样栖居。向世界展示一个既富有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又不断向现代化前行,丰富多彩的诗意栖居的乡村未来生活。
2019年是乡村建设变化很大的一年,不变的是大家对乡村建设工作的那份炽热初心。即将到来的2020年又是一个充满期待的全新起点,挑战与机遇并存,不变的是事业的使命。让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怀未来,砥砺前行,共同推进乡村建设事业的发展!
新年伊始,祝福大家新年快乐、万事如意,坚信明年会更好!
来源 | 乡村建设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