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1日在京闭幕。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在这个关键节点中央召开部署“三农”工作的重要会议,传递出哪些新信号?明年“三农”领域的重点任务有哪些?以下8大重点透视着2020年的三农任务。
1
看点一: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
2
看点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刘奇表示,待遇不高、设施匮乏,留不住青年医生,成为阻碍乡村卫生医疗体系发展的最大瓶颈,亟需通过政策性调整保障基层医疗人才队伍稳定和结构优化。
此外,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2.5亿,占总人口的17.9%。针对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出现的“家庭照料难”问题,刘奇认为政府应提前做好农村养老问题的宏观规划,包括:
一是增加投入,在农村有计划地实施“敬老、安老、助老”工程,逐步建立老年公寓、幸福院、托老院等养老机构,大力发展社会养老;
二是提倡孝道文化,探索实现居家养老的新举措、新方法,鼓励家庭养老;
三是探索建立失能老人护理保险福利制度。我国目前失能半失能群体约达5000万之众,应切实解决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并通过医养结合和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解决农村老人给家庭带来的后顾之忧。
3
看点三: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
会议强调,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另一方面要从严查处克扣、拖欠农民工资的企业, 从制度和机制上杜绝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现象,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农民工工资。应看到农民外出打工背后,有着无数“等米下锅”的家庭期待。
4
看点四: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
稳住粮食播种面积
会议指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
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魏百刚表示,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各地着力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让更多优质农产品产得好、卖得出、卖得上好价钱。
5
看点五: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会议指出,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二级巡视员王俊勋表示,农业农村部要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认真落实省负总责要求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督促各省、区、市抓紧细化生猪生产恢复任务,进一步明确生猪自给率或调出量目标,并分解到市到县,对标对表抓落实。
6
看点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大水利建设力度
会议指出,要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大水利建设力度。
农业农村部总畜牧师马有祥称,近30年来,我国用水效率明显提高。全国新增灌溉面积3亿亩以上,农业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农业用水效率得到显著提高,粮食用水效率从每立方米0.83公斤提高到每立方米1.03公斤。
此外,种植结构因水优化。水肥生产效率较高的玉米、马铃薯等作物逐渐增加。2012年到2016年,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比重增加10%,秋粮作物播种面积占粮食作物比重增加11%。
7
看点七: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会议强调,要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稳定,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表示,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充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既有利于增强农民发展生产的信心,给农民吃下“定心丸”,又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还有利于保障农村的长治久安。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七十五年,这是实行“长久不变”的重大举措,也是具体体现。
8
看点八:积极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
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会议还指出,要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积极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
会议原文: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习近平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记者赵超、董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研究部署2020年“三农”工作。
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专门研究“三农”工作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明年“三农”工作成效。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集中资源、强化保障、精准施策,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短板;要压实部门和地方政府责任,保护好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提高服务群众能力。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讨论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农业农村继续保持平稳发展的良好态势,精准脱贫成效显著,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必须深刻认识做好明年“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对标对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强化举措、狠抓落实,坚决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决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切实发挥好“三农”压舱石作用。
会议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要一鼓作气、乘势而上,集中力量全面完成剩余脱贫任务。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及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帮扶。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确保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要保持脱贫攻坚政策总体稳定,抓紧研究接续推进减贫工作。
会议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在“三农”。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
会议强调,农民增收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要发展富民乡村产业,积极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稳定农民工就业,加大对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整治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会议指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要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加大水利建设力度。
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要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完善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政策,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要抓好农村重点改革任务,坚持土地承包关系长久稳定,全面推开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要加强农村基层治理,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积极调处化解乡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当务之急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主持第一次全体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等出席会议。
来源 | 乡村振兴怎么搞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