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来,成都市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公园城市生态价值转化,在深化公园城市理论研究、探索公园城市建设模式、推进公园城市价值表达、开创公园城市发展路径、分享公园城市治理成果的实践中,涌现出了众多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人文价值、生活价值和社会价值转化的先进案例,取得了许多以生态价值多元转化平衡生态绿色投入的有益经验。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出“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的优秀案例,带你感受成都探索出的“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径。
郫都区战旗村作为乡村振兴的典范,曾荣获“全国文明村”“省级四好村”和省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称号。2018年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期间,专程来到战旗村考察。郫都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将包含战旗村在内的五个村连片规划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通过创新集体土地经营模式、构建“农业+”生态圈,塑造独特的生态价值转化范式,生动诠释了公园城市的乡村表达。


崇州竹艺村将公园城市理念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合,凭借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恬静的田园风光,以设计为媒、文化铸魂,打造网红建筑“竹里”为代表的生态文化林盘,有效带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形成川西林盘生态价值转化精品范例。

现在的竹艺村,不仅仅是竹编艺人设计、创作、展示和交流基地,还成为了热门旅游目的地,创新了乡村振兴新业态,探索出一条“非遗文化+文创基地+乡村旅游”的文创产业发展模式,不仅实现了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更加快了引进新人才、对接大项目、融入大市场的步伐。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道明竹编的年产值达到2500万元,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聚峰谷油橄榄园以金堂县淮口镇龚家村片区为核心,立足万亩现代化油橄榄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及带动区,强化科研育苗、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品牌推广、销售物流功能,积极构建油橄榄生态全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兴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聚峰谷油橄榄园基本完成万亩油橄榄全产业链基地的建设,发展油橄榄产业基地约7500亩(种植油橄榄树近21万株)、红枫基地约800亩、蓝花楹基地约800亩、花海基地约300亩、特色果蔬基地约200亩、园林景观绿化面积约300亩。油橄榄加工体验中心、西班牙文化生活馆(文化展厅、橄榄树餐厅)、油橄榄技术研究院、育苗采摘大棚、民宿客栈等项目已投入使用。利用沱江峡谷、千年古刹、百年教堂等自然人文历史资源和产业基础,融入四季生态园林景观、乡村旅游度假功能,构建健康田园生活新方式,打造龙泉山油橄榄田园综合体。


都江堰市柳街镇七里诗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结合绿道建设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探索形成了多元参与的“合作社+”生态价值转化模式,推动农商文体旅融合发展,诠释了生态富民的生动实践。


川西音乐林盘作为都江堰市重点打造的林盘,依托“茂林修竹”“沟渠环绕”的原乡肌理和传统农耕文化,打造音乐新业态、培育音乐新场景、创造音乐新消费,探索出了一条林盘生态价值转换成发展竞争优势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实践新路。


麟凤村位于成都市蒲江县成佳茶乡4A级旅游景区,距离成都市区约80公里。坚持以生态茶园为本底,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花开麟凤”项目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生态步道、生态渠道整治,充分挖掘古井文化保护,重点打造艺文中心、乡村剧场、滨水景观等印象麟凤的旅游景点,呈现生态环境好、田园山水美、经济效益好的大美乡村。

当地立足茶产业提升融合发展,探索以党组织引领为核心,形成村级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多元配合参与的格局,促进生态场景、消费场景、生活场景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营造旅游节、人居环境整治、天府文化浸润等丰富活动,推进了乡村美学价值的有力转化。


青白江区福洪镇杏花村以绿色生态为基础,以现代休闲旅游发展为方向,以“万亩杏园”为依托,以客家文化为内涵,打造形成集特色杏、观光旅游、康养度假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形态,促进景区绿色和谐可持续发展,实现一、三产业高度融合。


天府农业博览园是四川农博会永久举办地,规划面积129平方公里,是成都市66个产业功能区之一,获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建园区”。天府农业博览园通过建设绿色廊道,舒朗开敞空间,叠加耦合生活场景、生产场景、消费场景,推动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呈现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整体性、持续性。


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立足良好生态本底,创造“农创+文创”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川西林盘生态价值和陶文化价值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先后获评全国文明村、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2018十大中国最美乡村、全国百佳乡村旅游目的地等称号,成为乡村旅游项目成功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