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麻沙 傅心云 摄
满腔绿色情怀,一路奋进高歌。
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的麻沙镇,气候宜人,物华天宝,钟灵毓秀,自古即是“闽北宝地”。近年来,麻沙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旅游业,奏响了水美经济的激越乐章。
生态与经济并重 颜值和产值齐升
麻沙镇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0%,辖区内山奇水秀,景色秀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环境美,还要经济好。”镇党委政府这样理解人与环境、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关系。
烟雨仙牛湾 陈琦辉 摄
2016年,经过多方洽谈,麻沙镇引进了武夷德懋堂项目,该项目坐落于风景宜人的仙牛湾畔,项目总投资3.8亿元,项目总建设用地179亩,总建筑面积11.6万平方米,充分利用青山绿水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养生、文化为一体的文旅体验中心。
德懋堂项目精准登记农户自身对所属开发山权、果园、水湖、田地、门楼、古宅、民居资源开发预期和所属用途,明确通过土地流转、出租、权属入股等方式收益价格、项目开发类别和回报机制。通过科学规划、资源转化、开发运营、政策支持,达到政府、当地企业和村民、德懋堂运营公司三方共赢局面。
德懋堂项目始终坚持以“生态+”为主题,开展画展、建盏展览、建本刷墨体验等文化活动,推动了朱子文化、建盏和建本文化的宣传,进一步提升生态开发和历史文化效益;组织当地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并提供就业岗位,以就业扶贫带动精准脱贫。运营公司向附近村庄定制食材和购买食材原料,带动当地食用菌、草莓、葡萄、山药、竹荪等产业,增加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就业,以产业扶贫带动精准脱贫,实现生态、生产、生意、生活“四生”共融。
德懋堂项目成功地把生态颜值变成了经济产值,极大地震撼了当地百姓的传统经营理念。商、居、文、游一体的水美经济模式,目前在麻阳溪畔悄然兴起,水南、杜潭等村村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实现了生态与经济并重,颜值和产值齐升,美丽与发展共赢。
渔礁码头 吴娟玲 摄
加快产业转型 推进绿色农业
麻沙镇,曾经是福建省乡镇企业“一枝花”,素有工业重镇之称,一度拥有大小乡镇企业50多家,规模工业企业11家。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个以传统工业为主的乡镇,在“调结构与转方式”的面前,压力之大,前所未有。
发展之路,路在何方?麻沙镇完成了一个全新的角色转型:改造污染企业,关停落后企业,在实施对接武夷新区建设中,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和跃变。
福建亚亨动力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蓄电池的大型企业,过去生产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粉尘、气味、污水等工业污染,为彻底改变这一现象,企业决策者们痛下决心,投资70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提前两年实现了国家环保标准。
麻沙造纸厂曾经一度辉煌,如今已实行了关停并转,麻阳溪那曾经彻夜流淌的污水已不复存在,清澈的溪水倒映两岸的青山,欢唱的麻阳溪已成为建阳市第二饮用水源地。
在改造老工业的同时,麻沙镇大力发展生态型、环保型、科技型的绿色产业。镇党委、政府在招商引资上以绿色产业为招商对象,先后引进了一批樵溪伟业等规模企业。
凭借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传统的勤劳俭朴,麻沙逐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形成无公害蔬菜、名优葡萄、草莓等水果、优质淮山、茶叶、速生丰产林等6大特色产业。
为推进绿色农业,麻沙镇加大农村农业投资力度,一方面加强农业基本建设,修水渠,改农田等,着力解决农业产业化的生产硬件;另一方面,加大重点产业的龙头企业扶持力度,培植各类专业合作社,由此催生3家龙头企业、10个农业专业合作社、26个经纪人,直接带动3000多农户发展绿色农业。
麻沙美食 陈琦辉 摄
目前,全镇23个村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如种植了2600亩葡萄的水南村,450亩草莓的扁溪村,1200亩淮山的江坝村,5000亩茶叶的溪头村……淮山、葡萄等绿色产品有了自己的“户口”,注册了商标,许多品牌农产品不仅畅销省内,而且行销全国大中城市,有的还走出国门,远销海外。
挖掘文化资源 打造“建本小镇”
麻沙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里不仅是宋代中国“三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还是“闽学鼻祖”游酢的故里和蔡氏九儒的故乡。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建本小镇”,也是麻沙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麻沙正在积极着手规划,保护与开发历史文化,依托武夷山旅游大力发展文化休闲游。
水南村有一片近百亩的北宋年代保存至今的国家级特种树生态保护林——楠木林。这个林中最大的一棵楠木主干直径约有2米,高30多米。上千只白鹭在此安家,繁衍后代。楠木林成了电视剧组外景拍摄基地,《碧血剑》《鹿鼎记》《西游记》《画皮2》等多部影视剧在此取景拍摄。
水南村 蔡其成 摄
麻沙镇党委、政府把改善民生作为实现和谐的一大举措,从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入手,全力解决就学、就业、就医、环保、社保、安保等问题。为最大程度凸显民生主题,今年镇里列出投资3.9亿元的19个民生项目,内容涵盖水利、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为历年之最。
近年来,全镇总投资8000万元,对全镇23个村路、电、讯、饮用水进行改造。如今,全镇基本实现了走水泥路,喝干净水,用洁净能源,听清晰广播,看网络电视,上快捷宽带的目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麻沙镇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福建省文明乡镇”“福建省宣传思想文化示范乡镇”“南平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视角决定风景,方向决定未来。麻沙,这个在宋代曾以“建本”响誉海内外的“图书之府”,正以青山为“音符”,用绿水作“线谱”,坚定地谱写着绿色发展的和谐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