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4月份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要求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要促进现有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合作,发挥互补优势,简化医养结合机构设立流程,实行“一个窗口”办理。

5月29日,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放宽准入,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养老服务。
鼓励发展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等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机构,在房租、用水用电价格上给予政策优惠。依托“互联网+”提供“点菜式”就近便捷养老服务,支持连锁化、综合化、品牌化运营。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民政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为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审批流程和环境,进一步促进医养结合发展,《通知》对医养结合机构审批登记工作做了如下要求:

养老机构申请内部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的,取消行政审批,实行备案管理。申办人应当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
2、申请举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 “两证合一”
养老机构申请举办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不含急救中心、急救站、临床检验中心、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港澳台独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两证合一”,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不再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在受理医疗机构执业登记申请后,经公示、审核合格后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申请设立三级医疗机构
养老机构申请设立三级医疗机构的,应当向所在省级或地市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
申办人收到《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后,申请医疗机构执业登记并提交相关材料。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审核合格后,发放《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4、属社会办医范畴的,享受扶持政策
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属于社会办医范畴的,可按规定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卫生健康及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足额拨付补助,兑现有关政策。
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当到市场监管部门进行登记注册,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应当到民政部门进行社会服务机构登记。
各级民政部门不再实施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具备法人资格的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不需另行设立新的法人,不需另行法人登记。
2、社会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
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应当依法向其登记的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办理章程核准、修改业务范围,并根据修改后的章程在登记证书的业务范围内增加“养老服务”等职能表述。
3、社会办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内部设置养老机构
社会力量举办的营利性医疗机构申请内部设置养老机构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应当依法向其登记的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申请变更登记,在经营范围内增加“养老服务”等表述。
4、公立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
公立医疗机构申请设立养老机构的,应当依法向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应当依法向各级编办提出主要职责调整和变更登记申请,在事业单位主要职责及法人证书“宗旨和业务范围”中增加“养老服务、培训”等职能。
另外,医疗机构设立养老机构符合条件的,享受养老机构相关建设补贴、运营补贴和其他养老服务扶持政策措施,民政及相关部门应当及时足额拨付补助,兑现有关政策。
涉及同层级相关行政部门的,当地政务服务机构应当实行“一个窗口”办理,实现“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
未设立政务服务机构的,由当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合办理工作机制和操作流程,优化医养结合机构市场准入环境。
各省(区、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与有关部门制订统一的筹建指导书,为医养结合机构申办人提供咨询和指导,方便申办人到相关部门办理行政许可或登记备案手续。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工作配合,提高信息共享水平,让申办人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延伸阅读:
真“结合”不容易,医养结合养老院仅两成
医养结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为一体,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医,包括医疗诊治、健康咨询、健康检查、临终关怀等服务;养,包括生活照护、精神心理、文化活动等服务。医养结合的特点可归纳为八个字:“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就是把医院和养老院合二为一,让老年朋友在养老的同时,得到充分的医疗保障,实现“结合养老”。 但是据了解,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机构虽然达4万多家,其中真正具备医疗服务能力的只有20%多一点。由此可见,想要做到医养的真正结合并不容易,它需要至少满足地方政策支持落地、先进模式导入建立、医养服务全面到位三大要素,才可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医养结合”。目前,从全国来看,“医养结合”的“青岛经验”备受推崇。
医养结合,全国看青岛,青岛看城阳
据了解,青岛是国内最先试点“医养结合”、融合程度最深的城市,青岛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对本市户籍60岁以上“三无”、低保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此外,青岛市首批建立起护理保险制度,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参保人全部纳入支付范围,实现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落地政策的支持,成为了青岛医养结合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政策支持有了,就看谁能把先进的医养结合模式落实到位了,在这方面,青岛圣德已成为全国的标杆。自2009年成立以来,圣德脑血管病医院和圣德老年护养院相辅相成的医养结合模式,融“医、养、康、护”于一体,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2015年初,圣德模式来到了城阳,来到了城阳社会福利中心。
医、养、康、护、学、乐,医养结合再升级
2015年初,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圣德护养院成立,作为目前市区规模最大、档次较高、收费相对较低的普惠型养老机构,开始为全市老年人提供综合性全天候养老服务;2016年,由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与圣德脑血管病医院共同举办的二级专科医院,青岛颐德康复医院成立,该医院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设内科、外科、疼痛科、中西医结合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临终关怀科,以及医学检验科、影像科、药剂科等医疗及医技科室,以脑血管病诊治为主,以康复医学为特色,立足服务于福利中心老人,兼顾社会患者的医疗需求。 自此,城阳社会福利中心医养结合体系全部搭建完成,覆盖“医、养、康、护、学、乐”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功能区设置涵盖专科医院,中西医专家团队进驻,为住养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养生方面的服务;半失能区,为失智老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和较为系统的康复锻炼,以提高其生活质量;自理老人的护理区——颐养区,城阳圣德老年大学位于该区域,已开放6个系列17门课程,另有舞蹈室、书画室、阅览室、电脑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和健身房等,供机构内与社区老人共同选学和娱乐健身。
医疗、养老、康复、护理、学习、娱乐各模块有机结合,这就是城阳社会福利中心的医养结合,这就是在这里的“结合养老”生活,它值得所有老年人去懂得、去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