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乡村兴——乡村人才振兴的策略建议

乡村振兴,人才为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打破乡村人才制约瓶颈,强化人才支撑作用。

01 乡村人才在乡村战略中的作用
1.乡村基层干部引领乡村振兴乡村基层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农村的具体执行者。他们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关键力量,担负着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振兴乡村的重要任务,是乡村振兴的直接推动者、组织者和实践者。

  • 基层干部必须充分了解乡情、村情、民情、社情,坚持 “引进来” 与 “走出去”相结合。 乡村基层干部需要清楚乡村的优劣势, 努力将乡村的特产和特色推广出去,坚持从外界引进先进技术、人才、资金以及企业的帮扶。
  • 乡村基层干部聘请相关领域专家为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方案出谋划策,积极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协商,切实推动产业发展,建设具有独具特色、绿色生态、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 积极落实优惠扶持政策,为各类 “新农人”创造有利条件。乡村基层干部应结合乡村实际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外流农村人才重新回归故乡,为创业者提供空间和舞台。

2.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乡贤及乡贤文化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人力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复合体, 一方面可以为乡村的自治、法治、德治提供动力,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 另一方面还可以培育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和谐稳定。

随着新农村的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吸引了一大批具有资金优势的人才回乡创业,形成新时代背景下的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3.致富能手助推乡村振兴

首先, 致富能手是农村产业发展的带动人,是农村经济的强大生力军,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和 “辐射力”。其次,他们将先进技术推广给村民,让更多人掌握技术,可以扩大消费市场,提高乡村知名度,促进乡村产业兴旺,村民生活富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02 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人力资本短缺,综合素质不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批中青年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力资本短缺。同时,由于缺少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人才更新速度缓慢,许多高学历的人才不愿意选择乡村作为工作地点。

当前我国乡村人才队伍主要由乡村能人组建而成,一些乡村能人无论是在知识更新速度、接受新事物能力还是发展视野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局限,使乡村振兴战略各项政策的落实以及各项工作的开展缺少有力的支撑。

2.乡贤群体流失,回流难度较大。

一个乡村文明程度的高低与建设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乡贤群体的影响。乡贤群体具有引领乡村文化、促进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乡村人口的流动性大大提高,许多人选择离开乡村到大城市就业和生活,越来越多的乡贤逐渐流失。同时,由于部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以及就业环境等较差,乡贤长期在外,乡土情感逐渐淡薄,回流难度相对较大。

3.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乡村振兴的实现要紧紧依靠人才队伍的力量,但当前我国部分乡村地区的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科学性、系统性的机制建设,导致乡村人才流失,影响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质量与效率。

如一些地区在进行基层机构改革之后,编制的数量有所减少,不易留住优秀人才;部分乡村地区由于缺少经费,减少对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导致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缺乏后劲。此外,部分乡村地区在人才培养上,不能够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盲目追求高效、快速的培养效率,导致培养工作流于表面,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4.乡村振兴人才要求高,原有体系不能满足新需求。

乡村振兴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才,对于人才多元性的要求高,原有的乡村建设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忽略其他方面的人才建设,对生态、组织等方面人才重视力度不够。

03 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对策

乡村人才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人才需求,坚持 “引、借、育、用、留”等多措并举、系统推进,完善城乡一体化的人才管理体制和机制,不断优化乡村创新创业环境,增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致力于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适应乡村振兴的人才集群。

一坚持以问题、需求为导向,大力实施乡土人才规模培育计划。1.建立乡土人才师资体系。优化师资队伍,按照“专兼结合、资源共享”原则,统筹区内外人才资源,构建“党政领导+外聘专家+先进典型+产业带头人”的乡土人才师资体系。

2.建立多元培训体系。完善培训体系,积极构建区级党校“示范训”、乡镇党校“集中学”、农民夜校“轮流讲”、实践基地“现场教”等多元培育体系。

3.建立“双向培养”模式。拓宽培育方式,强化“双向培养”,将乡土人才培养成党员,将党员培养成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特别优秀的发展为村级后备力量。

二聚焦乡土人才成长规律,“多向扶持”集聚人才释放“红利”。

1.加强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对经济效益高、带动作用突出的生产项目,在土地使用、项目支持、税收减免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2.加强创新创业资金扶持。重点支持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农村小额信贷、特色产业贷等金融扶持力度,有效解决乡土人才资金短缺等问题。

3.加强创新创业技术扶持。大力实施“名师带徒”计划,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校企地合作基地等人才资源,组织农林水畜等方面专家、技术骨干,分类与乡土人才签订“名师带徒协议书”,在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突破等方面给予全程扶持。

三充分发挥乡土人才“领头雁”作用,引导乡土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1.建立人才服务数据库。优化服务,依托互联网平台,公开乡土人才数据库,方便群众点选服务。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全域建立“乡土人才便民站”,制发“便民服务连心卡”。

2.引导人才与贫困户的帮扶结对。突出帮扶,根据贫困户需求,引导乡土人才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采取电话答惑、集中“会诊”等方式,助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3.支持创办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着眼带动,支持优秀乡土人才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折资入股、劳动务工、保底分红等方式,辐射带动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


来源 |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