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河南一个传统农业村,刚刚修建的扶贫车间,除了几台缝纫机和堆着的布袋子,空无一人。
据负责人介绍:
这种为了完成上级指标的“面子工程”不在少数。又比如说,以合作社的方式来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村民共享发展福利,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形式。但有些地方为了数据好看,拉上不知情的老百姓突击成立合作社、虚报合作社人数规模,等牌子一挂,加分到手,考核完成,后面就不管了。结果就是,有80%以上的合作社属于空壳合作社,父母官靠着这堆数据一路扶摇直上,但是当地村民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善。
我们不能否定一定的指标压力可以激励村干部,我们也可以理解某些人对于升官发财的追求。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各个地方的基础、条件不一,就有不同的发展规律,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评判。
所以乡村振兴跟特色小镇一样,各级政府应取消特色小镇指标考核,坚持自然成长,避免盲目发展。
村书记笑笑,说:“现在水车是美丽乡村的标配!我们自然也不能落后!”


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追求“速战速决”、“立竿见影”,只要是个项目就欢迎,看别的地方那个项目赚钱就一窝蜂的上,缺乏统一的指导规划,使得整个乡村呈现野蛮发展的状况。没有计划的振兴没有任何意义,最后出现项目烂尾、建设不可持续等多种问题,还浪费了很多资金。这种现象越来越严重,且触目惊心。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历史工程,要循序渐进,不能三下五除二就完成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村庄的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并村也确实是一个好的方法。但是,村落整体的生动在于其生长肌理,并村不应该是简单的划出一块地方然后统一让村民有房子住就可以了,而是要尊重村民原来的居住习惯,因地制宜的设计出适合居住又能体现乡村肌理的房子。
有些地方虽然躲过了撤村并村,但一场浩浩荡荡的美化乡村运动,把村庄都统一刷成了大白和粉黄墙,把本来各有姿色的村庄都整成了一张脸。或者设立独栋民居样板图,让村民建出差不多的房子。
中国的城市建筑因缺乏地域特色而导致了千城一面,乡村建设也由于欠缺特色、抄袭成风,将再次出现”千村一面”。资源同质化,建设标准化,让美丽乡村个性越来越模糊,村庄应有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不断消散,留住乡愁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江西某县看到,当地一个迁村并居项目由政府投资,在集镇附近建设了一个社区,在社区建设规划图中,房屋的户型结构完全和城市居民小区并无二致,还在房前画上了停车位等。小区整体房屋是徽派风格,房屋面积也是按照县市商品房最热销的三居室设计的。如此精美的设计对一些村民来说,并不实用,弄停车场还不如给个小院。离开了门前屋后的半亩方塘、邻里乡亲的淳朴乡风,乡村就会陷入不城不乡的尴尬。
另一方面,像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方面,乡村却没有向城市看齐,使得乡村失去了“乡愁”却依然不能享受跟城里人一样的便捷和服务。
还有不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都死在了伪劣的规划上:从规划图上看这项目特别高大上,前景光明,但一问盈利模式,就都哑口了。做项目的首要目标就是赚钱,没有盈利模式的项目全是扯淡,离开商业盈利模式可行性谋划的经济类规划,不但毫无意义,而且是投资陷阱。
民宿的经营、农业旅游项目门票的收取、餐饮业的配套、农业产品的销售,这些都是乡村开发的基本盈利点;除此之外,乡村还有多种盈利模式,如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盈利、私家菜园等体验盈利、乡村别墅等地产盈利、传统民俗等表演盈利、农科教中心等教育盈利。根据自身条件,合理组合盈利模式,实现复合盈利,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商人都是逐利的,这些根本看不到投资回报的项目,哪里会有傻子来投!
但有了好定位、好规划还不够,项目最终是否能成功,关键还要看运营!运营需要人才,显然,农村相对于城市来说更应注重人才建设。政府应该主动组织一些专业化的运营团队,来帮助乡村项目做好宣传与运营,政府也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给予人才和投资商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当然,留住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无论是硬件,如医院、学校、休闲、娱乐等,还是精神层面的条件,都必须与城市看齐。
有了错位发展,精准定位,并且有合理盈利模式和优秀的运营团队,这样的优质项目自然也就不愁没有投资人了。
村子存在的根本,不是修了多少条路,也不是装了多少盏灯,刷了多少堵墙。而是在于人,这个村子里还有多少人。人都留不住,谈乡村振兴就是做梦。
那怎样吸引青年人才回乡创业?要让年轻人不只盯住城市,知道乡村广阔天地一样大有可为,所以政府的人才战略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将智创、文创、农创等基地设在农村,或者引入一些可以远程办公的行业,如IT,因为只要把基础设施、比如宽带装进去之后就基本能满足城里人的办公条件。比如现在日本流行“一耕一读”,大学教授、企业老板逃离城市到农村种田,有的把自己的书斋全部搬到乡村去,白天耕田,晚上写书。这样既解决了农民就业问题,也可解决一部分城市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
所以乡村要振兴不是靠修修路、刷刷墙这些表面工程,而是要有项目,要有产业,能够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赚到养家糊口的钱,这样才能留住农民,甚至吸引城里人,空心村的问题才能得到彻底解决。
来源 | 话说乡村振兴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