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31号文、41号文相比,这次政策含金量更高,这次文件是直接针对经济下行压力下如何发挥旅游业独特的战略支点作用,所以每条政策的针对性都很强。
比如乡村旅游不仅是旅游消费的主战场,促进百姓致富、增加就业的主战场,也是未来休闲度假产品建设的主战场,更是发挥旅游业综合功能和效益的主战场。所以这次对乡村旅游是做了系统安排的,以前乡村旅游提得比较多,但没有一次文件能用这么多篇幅系统地把乡村旅游的几个方面讲得很透:一是把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发展做了明确规定;二是对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做了很明确的安排。

这样的话,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有多种方式可以实现参与旅游接待,或者把自己家的房子、土地出租来做乡村旅游,或者与乡村旅游合作社合作取得收益。需要强调的是通过乡村旅游把旅游原来吃喝玩乐的产业变成惠民生的项目,原来旅游是高消费,实际上是非常惠民亲民的消费行为。


再一个就是改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水、电、气改造问题,这些基础的问题解决了以后,就要加强软环境建设,重点是加强旅游人才培训。国家旅游局从2014年开始,连续开展乡村旅游村官培训,每年培训1000人以上,计划到2020年培训6000多人,目的就是把这些村官组织起来,让他们到乡村旅游搞得好的地方学习好的做法和经验, 然后带回到村里面,引导当地村民发展乡村旅游。
谈到价格问题,彭德成表示,比如在农家乐,这个村子里面几菜几汤是什么样的标准,很多地方是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公司规范服务标准、餐饮标准、价格标准。如果没有公司的话就是通过竞争沉淀下来的标准都有约定俗成的,这家太贵了人家肯定不会来。
来源 | 小镇周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