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一课”学习辅导】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

国办印发指导意见深入开展消费扶贫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指出,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一种扶贫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消费扶贫,有利于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助力贫困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意见》强调,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促进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和贫困地区长远发展,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创新机制,着力激发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着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渠道,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应水平和质量,着力推动贫困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在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打通制约消费扶贫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推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融入全国大市场。

《意见》明确,要动员社会各界扩大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消费,推动各级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带头参与消费扶贫,推动东西部地区建立消费扶贫协作机制,动员民营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要大力拓宽贫困地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渠道,打通供应链条,拓展销售途径,加快流通服务网点建设。要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农产品供给水平和质量,加快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农产品规模化供给水平,打造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品牌。要大力促进贫困地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质升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服务能力,做好规划设计,加强宣传推介。

南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对“三农”工作作出部署

  会议于1月24日召开,明确2019年“三农”工作六项重要任务:一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硬任务。要落实好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贫困户子女就学制度,加大贫困县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力度,提高教育扶贫补助标准。要实施健康扶贫行动,市本级每年筹集资金1200万元,用于报销符合规定的贫困人口个人负担部分,再通过商业保险给予90%的救助。实施“百企帮百村”行动,探索以村“两委”主导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产业发展、土地入股、资源开发、物业经营等多种模式增加村财收入。二要把环境整治作为首场硬仗。每个县(市、区)抽查一些乡村,打响消灭垃圾攻坚战的第一枪,解决“脏乱差”问题,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实现全市“城乡无垃圾、卫生无盲区”目标。各县(市、区)要打造一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各乡镇要打造1—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要积极推进“圆梦村”试点建设,发挥“圆梦村”的示范带动作用。结合乡村规划和环境整治,坚持“留白、留绿、留旧、留文、留魂”理念,科学划定历史文化保护红线,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三要把产业兴旺作为关键支撑。要系统推进武夷品牌建设,以严格的准入退出机制确保品质,以绿色健康为导向提升品位,以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打响品牌,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真正让好东西卖出好价钱。要加快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现代绿色农业“五百工程”,做强做优特色产业,打造“一县一业”产业强县和“一村一品”专业村。要延伸产业链、拓展多功能,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流通,开发农业旅游、休闲、体验等功能,培育发展新业态,促进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要积极推进“互联网+”,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要把补齐短板作为重要基础。要加快推进“百乡千村”路网提升工程和“四好农村路”建设,今年要完成提级改造260公里以上,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加快新一轮农村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村级乡村振兴服务站建设,打造“一窗式”受理、“一站式”代办的综合服务平台。五要把深化改革作为根本动力。鼓励外出农村青年人重返“三农”领域,吸引有志于乡村振兴的城市青年来到农村、留在农村。创新土地经营权放活方式,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探索将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或农房,以入股、联营、出租等方式,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项目。要结合“生态银行”建设,把乡村碎片化、分散化的资源,进行集中的收储、整合、优化,导入产业、导入项目,让这些资源“变现”。六要把基层组织作为坚强保证。持续推进村级党组织达标创星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乡镇是最基层一级的政权组织,要突出阵地在村,把工作重心聚焦到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上来。
南平市明确今明两年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总目标:确保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浦城、顺昌、光泽、松溪、政和5个重点县和346个贫困村全部摘帽,其中2019年1个县、43个村摘帽。重点任务:一是巩固脱贫基础。要进一步增强贫困地区师资力量,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台账,实施各学龄段就学帮扶全覆盖,深度贫困家庭学生扶贫补助提标20%。要落实好我市的精准扶贫医疗扶贫慈善救助,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精准度,探索慢性病补助政策。要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加快拆旧复垦进度,建立贫困户危房台账,实施精准管理。二是巩固脱贫成果。要检查稳定脱贫的情况,重点抓边缘线上的人口。对已实现摘帽的303个村要进一步巩固,着重检查深度贫困家庭的受益情况。三是提升产业扶贫能力。要持续推进“五个一百”示范带动工程,带动的贫困户至少在20户以上。要出台全市激励性扶贫项目措施,探索设立产业扶贫激励基金;建立贫困户产业指导员制度,今年要完成全市1800名产业指导员配置。要通过龙头企业带销、电商平台营销、经营场所直销、基地认领订销、旅游带动促销、部门对接承销、帮扶单位助销等形式,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支持龙头企业在有条件的乡村创建就业扶贫车间,就近就地吸纳贫困人员就业,今年每个县要建立10个以上扶贫车间,贫困户实现就业10000人以上。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力争安置贫困户1200人以上。四是提升贫困村整体发展水平。力争今年所有贫困村村集体年经营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加强357个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探索“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三变改革,激活贫困地区存量资产、自然资源、人力资本。把扶贫开发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强化贫困地区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五是提升扶贫开发重点县和贫困村综合发展实力。重点县的贫困发生率要低于2%以上,脱贫人口错评率低于2%、贫困人口漏评率低于2%、群众认可度原则上达到90%以上。在产业对接、招商引资、技术帮扶、资金落实和用工帮困等方面实现“共建”。要倾斜扶持重点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重点县公共服务水平,确保2019年政和县实现脱贫摘帽,已实现脱贫摘帽的县要持续巩固提升,确保不返贫。

南平市出台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条措施

  1.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实施特色现代农业“五百工程”。培育形成以粮食、茶叶、食用菌、畜禽等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行合法资质认定。2. 以生态宜居为关键,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坚持“五个留住”理念,坚决守住“三区四线”,深入实施“一革命四行动”,到2020年全市共建成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65个。

3. 以乡风文明为内涵,推进乡村服务站所建设。推进乡(镇)标准化便民服务中心建设、乡村振兴文化建设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在每个行政村设立村级乡村振兴服务站,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代办。

4. 以治理有效为基础,强化平安法治乡村打造。力争到2020年全市90%以上的乡镇(街道)和95%以上的村居达到新一轮平安创建标准。力争2020年市县乡公共法律服务站实现全覆盖。

5. 以生活富裕为目标,建立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建设100个产业扶贫示范村、筛选培育100家扶贫龙头企业、规范提升100家扶贫产业合作社、精准培育100名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创建100个农产品品牌。

6. 以要素保障为支撑,坚持乡村资源投入优先。财政每年新增土地出让收入重点投入乡村振兴,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安排,全部用于耕地保护、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

7. 以“南平机制”为载体,鼓励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到2020年各类科技特派员达1000名,建立市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60个,培育市级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示范基地100个;鼓励乡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科研活动,每年评选10—20个乡村优秀科研项目。

8. 以关爱干部为抓手,调动基层干事创业热情。乡镇干部经济待遇一般高于县级机关同职级干部10%—20%;村主干基本报酬按不低于当地(以县为单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倍标准,其他村干部基本报酬按照村主干基本报酬60%左右的标准落实;全面建立在职村主干养老保险、离任村主干养老补贴制度。

9. 以组织建设为统领,夯实农村基层党建基础。加强村“两委”干部培训,推行“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到2022年村党组织书记兼任村委会主任的村达50%以上。力争2019年全面消除集体年经营收入3万元以下的薄弱村,2020年达5万元以上,其中10万元以上超过50%。

10. 以典型示范为标杆,探索一村一地发展模式。市级层面抓“一心两区多点”,县级层面抓“一带N点”,重点打造126个示范村。

南平市提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聚焦六大任务

  1月24日召开的南平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今明两年,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攻坚行动”要聚焦六项重点任务:(一)实施农村“厕所革命”。今明两年,我市每年计划新建改造49座乡镇公厕、113座农村公厕,实现乡镇每万人要有3到4座公厕,村村建成一座水冲式的公厕;两年分别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1.6万、0.8万户,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农村卫生厕所的全覆盖。要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广水冲式卫生厕所改造模式,建立农村厕所管护长效机制,做好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二)实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2019年,先行抓好邵武、武夷山、顺昌3个试点县工作;全市农村垃圾常态化处置工作上半年通过省级抽查,年内通过国家验收;年底前,村庄保洁员配备率达到100%,实现卫生保洁“清洁化、制度化、常态化”运行。到2020年,逐步建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体系,实现城乡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和乡村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要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全面清理村庄内外积存的建筑和生产生活垃圾,推进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三)实施农村污水治理行动。2019年完成31个新建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运营,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实现正常使用;争取到2020年乡镇污水处理率达到70%以上。要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建设模式和处理工艺,做好分类处理;加强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采取综合措施恢复水生态,基本消除农村黑臭水体;统筹推进闽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万里安全生态水系建设等项目,重点保护河湖、山体和天然林,原则上不进行大挖大填;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湖)长制管理,建立河流污染防治长效运行机制。(四)实施农房整治行动。2019年,各县(市、区)开展5个以上中心村村民住宅整治;到2020年,做到新建农房建设规范有序。要集中优势,抓一批示范点。要严格监督管控,推广通用建筑图集,盘活宅基地存量。(五)实施村容村貌提升行动。2019年,我市70%以上村庄完成房前屋后的整治;2020年,85%以上村庄完成房前屋后整治。要开展“三清一改”行动;整治房前屋后环境,抓好村庄“四旁”绿化,开展公路两侧用地范围乱建设堆放治理,推进乡镇镇区改造。(六)开展铁路高速公路沿线专项整治行动。2019年,完成合福铁路南平段沿线村庄整治;2020年,完成南三龙铁路南平段沿线村庄整治,同步推进全市境内高速公路沿线村庄整治。要清理沿线村庄乱搭乱建,整治房屋立面、环境卫生;做好沿线村庄房屋立面改造和裸房整治;做好沿线一重山林分改造,打造森林景观廊道。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资产盘活法

  资产盘活法,就是采取租赁承包、入股经营或自主开发等方式,引导盘活闲散的房屋、林权、水面、设备等经营性资产,出租或入股实体经济,提高资产利用效益。1. 延平区上板街村:合作经营增村财。上板街村采取“支部+公司+农户”方式,利用现有资产进行多元投资,促进村财增收,2017年村财收入约36万元。依托下属企业南平市湖光纸业有限公司,将企业设施进行出租,每年可分红约20万元,年底召开村民大会,按每户人口数量,将纸厂出租所得分配给村民。同时,鼓励当地村民进厂工作,增加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 顺昌县仁寿镇余塘村:收好林地使用费促增收。通过预期均山工作,余塘村将7500亩毛竹和6000亩杉木均山到户,预留550亩毛竹山由集体统一承包经营,毛竹山按照每年每亩征收林地使用费,杉木山主伐期按亩征收林地使用费。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约定毛竹山采取按小组分批分期收缴。2017年征收毛竹林地使用费本费10.3万元,村集体经济自有收入16.7万元。

3. 松溪县松源街道东门村:盘活资产促增收。东门村两委干部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抓住棚户区改建良机,以土地置换的方式对旧村部进行处置,通过土地置换获得400多平米的邻街店面和一栋建筑面积1700平米的独立临街小楼,挂牌出租,每年为村财带来70万元左右的租金收入。2017年,该村又通过立项,对新村部大楼旁1000多平米的旧茶厂进行翻建改造,将于2019年建成集农贸市场、地下车库、小产权房为一体的农贸综合大楼。今后可每年再为东门村带来20余万元的固定租金收入。

来源 | 武夷山下党旗红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