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源于“心动”

近期,“圆梦村一线工作群”格外热闹,捷报频传。特别是随着“圆梦村3.12植树节暨花境项目启动仪式”在武夷山市兴田镇西郊村拉开后,三个试点村以及三个村所在的上级党委、政府落实圆梦村项目的步幅明显加快,力度明显加大。也是在去年春暖花开的季节,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谋划后,省圆梦村干事会总干事李川带着相关人员深入闽北调研,在与南平市领导广泛深入的沟通后,确定在武夷山兴田镇西郊、大渚村,建阳区麻沙镇水南村开展乡村振兴的“圆梦村”试点工作。此举得到当地党委政府的积极呼应,毕竟支持多多益善,更何况乡村振兴原本就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题中应有一之义,他们深谙“圆梦村”将给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有益补充”。但普通群众就一时难以看懂这些省上的退休老干部“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甚至一些村干部都不置可否,不以为然。

变化从学习开始。

2018年6月17日,经李川老领导牵线,建阳区麻沙镇副镇长郑辉带水南村8位葡萄种植户前往四川眉山县彭山区观音镇学习考察葡萄种植。短短五天学习,让这些农民发现“山外有山”,原有的满足感、自豪感顿时消散殆尽。葡萄园区的建设,品种的选择,水、肥的配比,精细化的管理及储藏、销售一条龙的服务,让他们大开眼界:“葡萄原来还能这样种啊!”冲击再度来袭。

当我们还沉浸在新春佳节的喜庆气氛中的时候,由李川老领导发起并亲自运作的“圆梦村赴日本、台湾学习培训”的两批次20多名农民学员分批启程,在日本和台湾进行半个月的学习。

学习思路很明确:转变思想观念。

学习目的很清晰:查找自身差距。

学习成果很重要:推动乡村振兴。

从一线发回的第一篇“心得体会”来自于武夷山市兴田镇西郊村,年轻的村书记肖传炳此前几个月还“质疑”圆梦村究竟能给他们带来什么?而去日本学习仅5天,他就按奈不住自己的情绪:感慨、感愧、感叹、感激,构成了他体会文章的主题。也正是这次的学习,使他回到村里后立说立行,西郊村民和西郊村面貌在短短一个月得到明显转变。一石激起千层浪。

水南村主任黄寿平、大渚村书记王光富等都分别从日本、台湾发回学习汇报。文章很简洁,看到什么说什么;文章很朴实,想到什么说什么;文章很给力,回来后要“撸起袖子加油干”。

如此的学习收获让李川老领导既深感意外又喜出望外:“这就是我们新时代农民的素质,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组织农民到境外和国外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这条路算是走对了!”

的确,“圆梦村”发展的整体设计经一年实践已初露端倪:它的目标是:对标中央2018年一号文件精神,围绕乡村振兴的5句话20字要求来展开,争取通过5至7年时间的努力,基本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促进“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理想愿景在闽北农村逐步变成美好现实。

它的方向是:以当地党委政府为主导,落实各级书记责任制,在宣传发动、战略规划、目标任务、政策制定、干部组织、措施落实等方面发挥主导性作用,让党对乡村振兴的领导真正到位;以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同体和实现“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为指导,大力引进城市各类资本资源导入农村,发动企业投入乡村建设,重构乡村振兴的投入体系,让乡村振兴获得强大外援。

它的路径是:发挥“圆梦村”干事会这一社会力量的独特优势,在理念引领、机制塑造、资源导入、协调支持上全面助推“圆梦村”发展。

这些天,干事会成员单位的相关人员频频走进田头:落实“花境”种植地块,种苗选择,技术培训。因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哪!这些天,干事会成员单位的科技人员密密走进村头,指导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建设。因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这些天,三个村的村部灯火通明,干部和村民们谈圆梦、话发展、兴产业的话头越来越多,“火花”越碰越大,因为,刀不磨不快,火不点不着。他们不想再次错过发展的机遇。

这些天,南平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组织搞调研、把方向、建制度、定责任,因为他们知道,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加强党的领导是重中之重,合理配置要素是关键所在,完善支持保护制度是基础保障。丝毫耽误不得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积极发挥“圆梦村”独特优势,让闽北乡村实现美丽蝶变,乡村振兴“南平画卷”正徐徐展开。这是圆梦村干事会的美好心愿,也是闽北人民的深切期待。

赴台湾学习培训的第二批学员正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圆梦村的探索实践也在路上,我们期待有更多的转变,更多的怦然心动,更多真抓实干的行动。

作者:沈海生(福建省司法厅法宣处调研员)

文字 | 圆梦村办公室

图片 | 圆梦村办公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