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 福建武夷山 ·西郊湾
【正文】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目前大力推进的新型发展方式,也是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至今,不到三年的时间里,相关的决策部署、配套政策、试点实践不断涌现,融合发展的形势大好。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年度报告(2017年)》,总结了各地在模式创新、主体培育、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和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等方面的典型经验和显著成效。
《年度报告》指出,2017年,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继续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程、丰富融合内容、提升融合质量的同时,着重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农民就业创业、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等方面聚焦发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农村产业融合主体不断涌现,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大幅增加,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档升级,农企利益联结机制更加紧密,农民增收与就业渠道日益多元,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明显等方面。
根据《年度报告》,我国培育发展了一大批基础作用大、引领示范好、服务能力强、利益联结紧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融合主体。
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全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主体超过300万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22.7万家,已服务3600多万农户。
不断拓展的农牧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网购电商、乡村养生养老等领域,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巨大平台和重要载体。2017年,全国返乡创业人员超过740万,其中返乡农民工占72.5%;全国从事休闲农业的人员达到900万,带动了700万户农民从中受益。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中82%以上创办的都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类项目,广泛涵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
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已成为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和新动能的重要来源。在具体发展形式上,《年度报告》“点名表扬”了以下两种。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各地的好经验是:1.打造集自然、风情、历史、人文等于一体的“可游、可养、可居、可业”的乡村景观综合体和田园实践馆;2.推出休闲农业示范县、美丽休闲乡村和经典旅游线等地方知名品牌。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档升级。2017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到12448.8亿元,同比增长39.1%;农村网店达到985.6万家,同比增长20.7%,带动就业人数超过2800万人。
不断拓展的农牧结合、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网购电商、乡村养生养老等领域,成为农民就业创业的巨大平台和重要载体。
返乡下乡创业人员中82%以上创办的都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类项目,广泛涵盖特色种养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信息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
例如,2016年山东参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户户均增收2680元,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40%;新疆昭苏县通过实施特色马产业融合发展,农牧民人均马产业收入1920元。
另外,优质安全农产品在产业融合发展中机会最好。据《年度报告》显示,一年来,借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各地特别是主产区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规模化持续发展。特别是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线上特产馆、品牌店、专销区加快建设、持续扩张,推动了国家食品安全战略的落地。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不可避免要涉及多方主体。其中,农业企业带动农民共同发展,是一种重要方式。企业和农民如何分配好收益?《年度报告》提到了几种形式——“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固定租金+企业就业+农民养老金”、“土地租金+务工工资+返利分红”等。
例如,湖北省金秋农业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每年每亩800元流转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每年每亩3000元劳务工资返聘农民,流转土地在核算成本后红利五五分配,每年4000元以上,农民每年亩均保底收入达到7800元。
文章来源:旅思马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