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堂全息图
未来的课堂什么样? 100年前的英国如何设想今日的世界?
100年前,在那个工业文明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预测了 100年后的世界是这样一幅图景:蒸汽机带动的火车,庞大的房子变得可以移动。然而,我们今天并非这样的图景,却远胜于这样的图景。
因而,站在今天的角度,我们很难畅想未来,我们需要更广阔的想象力。在大胆的设想中践行,多维度才能实现穿越。
过去五年与未来五年,我们就处在这样快速发展变化之中。每隔五年,我们常态化使用的事物会变得如此不同。从未来学的角度看,回顾过去有助于人们预测未来。6年前,智能手机出现;5年前,新浪微博上线;4年前,iPad推出;3年前,微信上线。今天人们习以为常的设备、技术和应用,在几年前还都没有出现,甚至也没有人预料到它的出现。如果科技以这样的速度发展,那么,5年之后被广泛使用的技术,包括教育技术,可能现在还没有发明。
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比如,3D打印机技术已经能够打印出人体器官、整栋的建筑以及其他各种形状的物品。而戴上谷歌眼镜,只要眨一眨眼睛,就可以实现拍照、录像、发送信息、导航、翻译等强大功能。借助技术,在很多教育场合,“知道”和“不知道”的边界已经模糊了!
就像凯文·凯利所说,我们应该倾听技术,研究它工作的方式,这就是当今最强大的力量之一。一个技术,可以完全颠覆传统的课本。
同时,教师也能在一个课程中享受到个性化服务。类似 Knewton的公司为在线学习环境建立了技术和基础设施。他们利用预测分析学生正在学习什么,让教师知道学生哪里需要更多的帮助。数据科学、机器学习、内容图谱等技术使得这些分析成为现实。这些技术帮助教师提高课程通过率,减少辍学率——因为个性化自适应学习比“大锅饭”教学更有效。
实验室的示波器按钮众多,使用步骤繁琐。教师在示波器上贴上二维码,学生用手机一扫就能得到操作要领。学生在使用中又贴上第二个、第三个二维码……借助二维码,示波器成为信息的载体,实验室也成为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
虚实信息结合很重要却一直被传统教育所忽略的一个应用就是游戏。人们可以在游戏当中进行模拟化生存,而这种模拟化生存正转变为“最真实”的学习!而据统计,每周玩 13小时游戏,视游戏为“第二生活”的人,在美国有 1.83亿,在欧洲有 1亿,在中国则高达 2亿。
虚实信息的结合,将成为未来课堂的追求,而未来课堂肯定会接受甚至创造更多的游戏。未来的课堂,肯定是虚实信息更多、更好地融合在一起的。
学生自然而然地偏向以技术学习的方式,使学习过程更加社会化。相比较于孤独地阅读传统书籍,学生觉得阅读电子书更轻松自然。在那里他们可以写注释,或者阅读博客评论出现的讨论。另一个好例子就是学生对 YouTube的喜爱,这同时是视觉刺激、移动友好、社交和参与四大魅力的集合。
在过去,大多数学生喜欢在谷歌搜索一段历史或一篇文章,现在许多学生选择观看视频。而且,这些视频成为学生搜索下一个关键词的基础,或成为进一步搜索信息的催化剂。在这种情况下,任何电脑或移动设备,加上一个互联网连接,都能使信息消化的过程更加社会化,更容易地被共享,更吸引人。许多教师顺应了学生通过视频——比如 TED或可汗学院学习的自然倾向;而 TED网站甚至开发出一个工具来帮助教师根据网上提供的视频创建课程。
在手机都还带有键盘的时代,曾有企业设想给手机配上鼠标,把手机变成微型电脑。而智能手机的出现轻轻松松地超越了手机变电脑的梦想,因为它功能更强大且便于携带。这意味着,任何一个场合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学习化的空间,成为丰富的学习环境。而无数的网络应用软件和资源,又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想学习,随时随地,掏出手机就可以!
移动化的另一个表现是在数据的存储上。有次,去打印店打印资料,到了店里发现 U盘接口是坏的,店老板很淡定地说:“现在来打印的,基本不带 U盘,资料都在云盘。”不知不觉间,人们处理数据的方式就已经移动化了。
基于智能手机终端和无线网络,未来课堂必然是数据流体化,去教师中心化的:教师可以随时消失,学生可以利用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展开自主学习。
但随着教育机构不断地引入技术,在线教育正在不断改善。根据《经济学家》的报道,MOOC平台 Coursera有 800万用户,并在去年提供支付 30到 100美元就能获得成绩认证的服务后获得了 100万美元的收入。Udacity与 AT&T和 Georgia Tech合作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在线硕士学位课程。哈佛商学院推出了一个在线的被称为“MBA预备班”项目的 HBxCoRE,将于今年秋天向全国学生开放,而学费仅为 1500美元。还有很多的在线教育提供者提供除MOOC以外的其他形式的网络公开课,使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从编码到古代史所有的课程。
即使在小学课堂里,一个简单的互联网链接,就打开了几乎无限量的信息和学习的潜在空间。这就是为什么Chromebook——谷歌的重量轻、价格低廉和依赖于互联网的平板电脑对学校的意义很大。除了能够随时随地和互联网连接,它的关键在于学校不仅教育了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在传统意义上的学习,更能培养学生获取和消费信息、有效地做搜索和调查并且整合信息的能力。
上海的一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开设了“三百字团”栏目,发表学生的作品。出乎他的意料,学生都很爱读同伴的作品。不仅如此,校长、其他教师、家长都能看到这些作品,并会把学生的作品分享到朋友圈。慢慢地,孩子们以能在微信上发文章为荣。一个老师,结合新技术,创新了他的教学。而另外一位英语老师,他做了一个平台服务全年级。
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借助技术建立自己服务于学生的平台,未来的教师必然会更加多元! MOOC 或其他在线平台的出现,催生了“失控”而“节制”的自组织,全国各地3000 多名教师的自组织衍生了400 多个工作室。未来的课堂可以打破空间的界限,人们因为“喜欢”而非“必需”而聚合在一起学习。
作为三维世界里的生物,我们很难理解第四维度的变化。让技术与教师深度融合后,的确存在着非常大的变化可能。
以数学学科为例,一切变得不同。
总体来说,以上这些意味着技术不仅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与学生互动,以及完成有意义的工作;而且更好地为老师提供了每一个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这也 表明你必须要明白课堂技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老师仍然是课堂教学和学习中心。尽管技 术可以帮助教师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或者给出如何让学生进步的建议,但是没有算法可以代替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给课堂带来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以为未来离我们很远,其实它就在身边。
技术和教育融合的门槛已然越来越低。当学生通过微信向你问一道题的时候,意味着你可以更个性化地辅导每个学生,而这样一个小事件其实已经在昭示:未来课堂就在你身边!
当我们在用新的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改变师生之间的沟通,进而影响整个教育生态的时候,未来课堂已经在自己的手中被逐渐创造出来。
未来正在发生,发生在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学习者都是生产者。
同样的,在线生产和协作工具也可以促进教师间的合作。教师受益于大量的在线共享资源。Tech Crunch指出,Open Curriculum策划和组织了一个开放式课程图书馆,来源包括教师博客和出版商。教师可以通过网站访问教学计划生成器和其他工具。事实上,类似的在线社区和资源库在网上已经很多;甚至 Pinterest上还有老师分享教学思想和资源空间的板块。
三坊七巷状元府读书会主办,为您推荐好玩的地方,好看的艺术品,分享让您放松心情、提升智慧的好文章。
关注方式:
查找微信公众号”fjszyf”或查找“状元府”
扫一扫上方的二维码
联系电话:0591—87279428
咨询QQ:469940539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吉庇路60号“福建省状元府”
三坊七巷景区地下停车场位置:从福建省状元府艺术馆出发,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吉庇巷走160米,左转进入澳门路,走140米,右转进入营房里2号,走40米,右转,走80米,到达终点。
三坊七巷管委会停车站:从福建省状元府艺术馆出发,向正西方向出发,沿吉庇巷走160米,左转进入澳门路,走140米,右转进入营房里,走40米,右转,走20米,到达终点。
临时停车场:从福建省状元府艺术馆出发,沿吉庇巷往光禄坊直行,过南后街路,约50米处右转。
福建省状元府艺术馆(谢家祠)位置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