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

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引导扶持农林牧渔等各类家庭农场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家庭农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发展质量不高、带动能力不强,还面临政策体系不 继续阅读
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引导扶持农林牧渔等各类家庭农场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家庭农场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发展质量不高、带动能力不强,还面临政策体系不 继续阅读
小小牵牛花呀。 开满竹篱笆啊…… 儿时的快乐总是那么简单 房前屋后捉迷藏! 没事和小伙伴办家家。 长大后 看到了城市里的繁华 总是伴着车水马龙 灯红酒绿 喧闹的背后 却是无尽的疲惫和空虚 所以 总是会憧憬 渴望回到儿时乡村愉快的生活 每天在大城市忙忙碌碌 越发觉得空旷虚无 越来越多的人 开始喜欢上乡村田园风格 在职场的自己 多少都带着一副面具 需要对不同的人 给不同的表情回应 有时候还有防着那些尔 继续阅读
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植物不仅给人类提供了各种生命活动的能源,而且也作为观赏景观给人们带来视觉上的享受。植物的诞生比人类早了上百万年,其潜在的功能和作用还远不及此,人们对于植物的认识也只是冰山一角。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及工作节奏也随之加快,人们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为了缓解压力,人们大都会选择与大自然亲近。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植物与自然无可替代的作用和功效。 园艺疗法是从美国等发达国家 继续阅读
农民合作社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就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提出意见。 一、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2.总体要求 到2020年,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 继续阅读
螺钿漆器是中国传统漆器品种之一。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 薄螺钿漆器约创始于北宋。所谓薄螺钿是通过精心选用夜光螺等优质贝壳,将其剥离、裁切成纤细的点、线、片,然后一点一点地嵌贴于漆器底地上,有时还间以金、银的条、片、屑等,再经髹饰、推光而成,作品五光十色,灿若虹霞,精致纤巧。 螺钿漆器单层首饰盒 定价:345工分 点击领用商品 ▲ 螺钿 继续阅读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图景 植物是文明的开端 6000年前,河姆渡人驯服了水稻 在植物与土地的单纯关系中 加入了人类的因素 同时,水稻也驯服了人类 中华文明就在稻谷适宜生长的地方 繁衍绵延数千年 植物是一种智慧 在精耕细作的农业文明时代 中国人发明了“犁” 帮助植物高效利用土地营养 中国人还发现了“节气”规律 与植物生长达成双赢 植物是一种文学 咏草木以明志,歌花草以抒怀 柳枝是依依惜别,牡丹 继续阅读
重农固本,安民之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全球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融合,新理念、新模式、新科技不断向“三农”渗透,我国农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特点,也面临诸多新挑战。我们必须树立系统的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找准着力点,认真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探索新思路。 一、农业发展呈现新特点 农业产业结构呈现出“二八现 继续阅读
农民合作社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农民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经国务院同意,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的若干意见》,就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提出意见。 一、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继续阅读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复兴乡村的重要动力。近年来乡村旅游收入递增,平均增长率高达34.5%。2017年,全国共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328个,推介中国美丽休闲乡村370个;2017年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从业人员900万人,接待游客超28亿人次,收入超7400亿元,带动700万户农民受益。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政策说,2020年前支持6000多 继续阅读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村乡的山头一片绿意盎然。郁郁葱葱之中,米洋村村民陈勇世在自家竹山上干得正起劲。中村乡是小有名气的竹乡,陈勇世一家70余亩竹山,是保障生计的钱袋子。 顶着日头,陈勇世与妻子来到竹山忙碌。“现在,正是竹林施肥除草的季节。养护得好不好,关系到冬笋甚至来年春笋的产量。”他说。 让陈勇世为之忙碌的竹山,两年前却曾让他陷入两难。“都说靠山吃山,可在以前,竹山的基础条件很差。不利用,可惜了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