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架上给好书腾个地方,在乡间给生活安个美窝。
地主,我要跟你做邻居!
图文 | 一程
前不久给自己改了个响亮的名字,大翠花儿,喜庆,好玩哈,把有些朋友搅得晕忽忽的,时常闹不清哪儿冒出来这么个人。其实,改名之时正值初秋,万物开始肃静,天渐蓝树渐黄,心也渐清,眼见不少熟悉的朋友和朋友的朋友把乡下的日子打造的有声有色,不觉心生羡慕,大翠花儿,就算是一种认同和敬意吧。
十几年前无意中买了本三联出版的《浮生悠悠,荷兰田园散记》,李欧梵和蒋勋作的序,没读几页就被作者的生活态度打动。丘彦明曾是台湾成功的媒体人,后在比利时学习油画时邂逅了一位青年才俊,读电脑的四川男孩,并随他的新工作去了荷兰小镇,过起了完全不同的生活。她先租了块地,按季节种植蔬菜香草,在劳作中与当地人慢慢熟络起来。同时她还把自家庭院的花草打理的井井有条勃勃生机,并用素描方式记录植物生长,书中有许多有趣的细节,很是生动。
作者之前写过《人情之美,记十二位作家》,包括梁实秋高阳三毛等。04年居然淘到这本书,昨天翻书时还发现了一张黄纸片,应该是自己买书时随手记的。
2007年,三联又出版了她的《荷兰牧歌 家住圣,安哈塔村》,她除了继续庭院整治,还翻修房子,倡导有机生活,画了更多的田园生活的油画和水彩画。而三年前的龍門书局出的《在荷兰过日子》,偏重介绍了她在荷兰生活的逍遥状态,感觉她己完全融入当地生活,视野更加宽阔。对于一个动手能力强,心态积极,生活健康,又喜欢参加当地的活动,学习异域文化的人来说,不管在哪里,怎么生活,肯定都是快乐的。
最近读的这两本书色香味美的,也挺有意思。一个英国贵族后裔,20岁的女孩,因偶然的机会,接触了日本文化,由衷地喜爱,便留下,开了一个英语口语学校为生,至今已经四十年了。
有趣的事儿发生在九十年代中期,她和现在的先生搬到大原乡下一个带着荒芜大园子的百年老屋,这一下子激发她的童年梦想,香草梦!于是她修房子,种香草,家里的吃喝用几乎都能靠园子解决,香草做肥皂,入药,泡水,做菜,还可装饰防蚊虫什么的。她对日本的一些传统手艺特别有兴趣,向老匠人们学习,和邻里婆婆阿姨姐妹开心相处,整个大原乡下绝对大家庭般地温暖。
几年后她买下了这个老宅院。后来,她的故事不知怎么被媒体捕捉到了,于是火了,忙着写专栏,上电视,搞的全体日本人民都知道并赞美她的生活方式,据说后来还拍了部电影。对了,八卦下,她是姐弟恋哈,现任丈夫小她九岁,他们有一个孩子,和前夫还有三个,虽是祖母级了,但看照片还是相当精神的。
喜欢“托斯卡纳的阳光下”,电影画面唯美,故事温馨,其实它的作者还写过一本更好看的书,介绍意大利,Bring Tuscany Home:sensuous Style From the Heart of Italy。十年前我们三个女孩在托斯卡纳租车游玩了三个星期,基本住山里,意大利乡下生活真是充满了喜悦,如果有机会能住上更长一段日子,一定是极好的。
住在乡下并非时尚,但就目前大城市环境而言,确是不错的选择。当然,这也需要缘份和勇气。大羽复旦大学毕业,研究生都读了却始终无法适应金融机构的工作。于是辞职做了儿童摄影师,并在旅途中认识了她的先生狼君,一位独自骑行三年的漫画师,也是暖男一枚。
大羽摄影
两人结婚后住在北京郊区的村子里,看她一点点学习和适应乡下生活 ,到了今夏,己经有模有样了,菜园子打理的生机盎然,各种作物疯长,仿佛不赶紧吃掉或送人就烂在地里了。看来在家人的助力下,她己经顺利晋级主妇了,可谁又想她钢琴几级摄影多棒呢,生活好,是最重要的。
狼:快上来看月亮。 鹭:辣么高,我才不要上去。在下面看就挺好。 狼:哇~房顶上信号太好了。 鹭:快拉我一把。
白关绘制
我猜大羽选择在乡下生活多半和细毛有关。细毛是法国回来的设计师,旅行家和作者,也是版画经营者,最重要的她是生活家。自从有了女儿樱桃之后,以前乡下画室便改造成适合居家的院子,有好多树,玉米地和菜地,还专门请了日本设计师设计了阳光厨房,相当有味道。
细毛摄影
细毛摄影
除了日常使用,也适合办展览和搞活动。话说院子简直是小朋友的乐园,小樱桃的世界里有虫子、叶子和各种好玩的小东东,真应了那句,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村庄。
细毛摄影
近年看着她们的朋友一个个住到乡下去了,如美好家园的大主编,北平旅馆的花仙子,耀杨一家等等,大家走动更方便了,城里的老友们也找各种理由去聚,吃的东西地里顺手可摘,真好,活的明白,就是拥抱自己了。相信他们今冬和以后的日子都是红红火火的。
写到此,不由地高声呼喊:地主,我要跟你做邻居!